Monday, July 31, 2006

再见,七月

小城的七月,受台风影响,还算凉爽。

七月在世界杯中度过

七月在看荷花盛开又落寂中度过

七月在篮球和游泳中度过

七月在看遍晚霞和落日中度过

七月在四本单词书中度过

七月在网上rss订阅浏览新闻中度过

七月在逛书店和小说中度过

七月,唯独没有远离这个小城

蜗居的习惯,某些东西,远远不够。

Thursday, June 08, 2006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看了《歌剧魅影》,一作剧院魅影。很不错,不一一而叙,下面有个完整的原声在线链接,很流畅:

http://www.cat-nest.com/drama/musical/drama_15.asp

(btw:这个猫窝还有很多好的东东,比如巴赫的音乐,赞美诗等)

唱词或者剧本参见:

http://www.theatre-musical.com/phantom/libretto.html

古典音乐网有个关于这个歌剧的更详细的介绍:

http://www.classicaldoor.com/intro/B/b-0007-8.htm

还可以注意一下附带的“相关链接”.

毛姆《刀锋》



《刀锋》大致讲了一个刚从一战回来的年轻人拉里郁郁寡欢到晃膀子十年,终于找到解脱之路的故事。

故事很平常,以致其中掺杂的某些似乎与此书脱节的可有可无的趣闻让人感觉作者有点为了写点八卦提起你 兴趣似的,但是就好像拉里认为的,体力劳动能让你平静一下思绪,故事叙述也可一如调味剂一样吧。同时,大量的对白都很值得回味,而不管是对白中的比喻还是 作者本身对某些东西的挖苦讽刺,以及诙谐的叙述方式,都让人有一下读完的冲动。

由于故事的简单,凡是前面提到的人物,中间尽管隔了很多,后面再提到时也无需重新翻前头去查找。每个和主人公有关联的人都有些跌宕起伏的经历,比如伊莎贝尔的破产到继承她舅舅的财产,以及她对拉里的过激行为-虽然我猜到,却还是有点意外而又合理,而这直到书中结尾才提及。

对每个人物的叙述的从容和可理解,我觉得应该与书中“我”是“作家”无关。不论是伊莎贝尔还是艾略特,“我”都没有强烈的褒贬,也许我们都是这样对待普通朋友的,只是对陌生人是否如此就各有所好了。

有很多情节让人浮想联翩,拉里对自己试飞的感受让人想到《人类的大地》里的那些感受。但是有些回忆,只好凭着经验迁就,比如他在某个夜晚某个山顶看日出一朝得道,只能借以前看朝霞的情景。拉里回美国当司机,把车子比喻苦行僧的杖和钵,很有点读禅的比喻故事的味道。

书中凡是提到的人物,如毛姆所说,都有了最终结局-虽然不尽如意,比如索菲的死,尤其是拉里本可以渡她的,后来想想也许否则就落入了大团圆的俗套了,并且也可以借此为拉里将来的考验做想象的余地。

书中题言: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一说:剃刀锋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度人稀。

花了2天时间读完,很久没读小说,推荐一看。

Friday, June 02, 2006

readme

很久没写blog,缺乏那种写字的激情与其不写,有想法而没心情写,想法太多来不及写,所知不多无事可写。最后决定,想写就写,别想太多,而且不仅仅写下好心、细心,也写恶心、粗心。回到初衷:权当作文练习。

Thursday, June 01, 2006

自怜

近几天感冒竟引发咳嗽,周年轮回?不管这么多。我发现病的不同,苦恼也不同。牙痛使人歇斯底里,皮肉筋骨之痛,使人坚强,发烧中暑让人意志迷茫,而偏偏咳嗽,让人形销骨瘦,劳心烦神。

其实不是这样,恰恰在这里,自怜占了一大比例。昨晚看大卫·丹比《Great Books》讲波伏瓦一章,开头说:在“收回那一夜”集会上,现在的女权主义者描述自己遭强暴(生病是否也可以作个类比?)更多的是自我戏剧化的添油加醋,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散了架的“生还者”,任由它成为一个人生活的轴心。于是突然明白自己对病情也是如此,活在自怜的想象中似乎至少可以减轻一点痛楚。一个人对社会的失望和对不公遭遇的反感也可以这样自然的情绪化,虽然仅仅抱怨和愤怒无济于任何事。

同情是一种病,尼采说因为它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也许还有对对象的不信任。而无论是自怜,还是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和无法摆脱者,或者想象化成一个愤世嫉俗者,都有一种沉溺其中的倾向,这种倾向,也许和沉溺游戏以至失控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仔细考察自怜的来源,我觉得,父母对子女幼小时不自觉的溺爱可能助长了这一点。小孩子仅仅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嚎嚎大哭,为人父母者为哭声心烦,或者心疼,便惯性地去哄他,这种方式如果过头而且没有其他方式弥补,就每每增长了自怜的胃口。

如果把前者解释成“泛滥之爱”的受害者,那么,“激进的愤青面对苦难大地不应该只像是沉重的石头,更应该像翅膀。”中导致“沉重的石头”的原因也许可以理解成“盲目之恨”的当事者。

Wednesday, May 10, 2006

无题

在最美的面前,我们会惊讶的忘记赞美。在最想说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言语。就像一潭死水里,我们想要搅个水浪涛天,而在平静的水面里荡起涟漪时,我们内心会心的微笑和平静仿佛能到达遥远的天边。

不错,哪怕整个世界是一座监狱,你仍有一颗可以自由而不受拘束的心,而哪怕生活平淡无奇到枯叶凋零,你仍有办法让死灰复燃,让从容的冥想入地上天。

无题二

我们已经在这个星球上逗留的太久,风继续呼呼的吹着,星星在天空里飘过,物换星移,我们还要在这里作短暂而长久的停留。

一亿年是什么?一亿年不过是光在短短一亿光年距离所花的时间,而对它而言这种时间好像没有。一亿年是什么?一亿年?二十年都已经让我们觉得活得很久。

而我还多留了五六个零头,我还以为,如果我能活着,一天就已经足够。

而我活过吗?我只感到愧疚。

评论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我现在怀疑金融里的几乎一切模型。都是正确的模糊......
没有任何的确定性。也许,经济或者金融,是介于科学和艺术之间的一种东西。
2006-5-19 18:07 | CD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只要某段时间部分有效就行,世界上都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也没意思。及时你觉得不正确,只要让别人觉得正确也行啊^_^
2006-5-19 19:39 | wenxin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昨天剪头发,剪得太短了.郁闷.
2006-5-21 9:17 | paperkite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总比光头好吧
2006-5-22 22:43 | wenxin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真想理个光头.一切从头开始.呵呵
2006-5-24 10:06 | paperkite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to wenxin: 在合肥有去过李鸿章享堂么?
2006-5-24 14:48 | n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路过n次,都没进去过。包公祠也是,两个都没什么好感。
2006-5-25 19:13 | wenxin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btw:李鸿章给我的印象也不坏。。
2006-5-25 19:15 | wenxin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没什么意思,我都去过。不好玩。
2006-5-26 8:58 | CD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nod,合肥除了蜀山山顶的平台,没其他地方好玩了。
2006-5-26 16:40 | wenxin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蜀山~~我要去海边参观.嗯.还想去内陆.就是没钱...谁资助我去西安?或者敦煌.
2006-5-27 9:01 | paperkite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同感,活着,应该活着真挚、应该活着深刻。
2006-5-28 17:48 | seekone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_^
2006-6-12 23:16 | wenxin

# 回复: 无题二 删除

有尊严地活着.
2006-6-13 14:07 | paperkite

Sunday, April 30, 2006

希腊传说里阿波罗是持箭的,罗马爱神丘比特也是。

类似的中国也有,后裔射日,纪昌向飞卫学射箭等等。一部射雕英雄传,那种苍穹之下,落日背景之中弯弓的姿势,吸引了无数的扇子。

今天偶然重新读了一段三生石的故事,里面有一首谒: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想起以前听过“言出如箭,不可乱发,一入人耳,有力难拔。”等等。

关于箭的主题,没有整理好,随便写写。

评论

# 回复: 箭 删除

箭,穿透义;不想能引来这么多人的思考。
2006-5-28 18:50 | seekone

Saturday, April 29, 2006

无题

躺着看了一下午的书头痛难受,晚饭后回来听马勒大地之歌,看阳台外的天空直到夜色降临刚好听完,郁闷之情一扫而空,再听贝九开头,在屋子里来回走着,有种随便找个地方,用双爪刨地三尺的冲动。

Monday, April 24, 2006

遥想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的珠穆朗玛,巍峨耸立在天空的极限

其下是诸峰如众神并列,冰天雪地

如果喜马拉雅有生命

它便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一员

伟大不在它横跨高原,纵贯天空和大地

伟大在它坐立星球,遥看苍穹,近听电闪雷鸣

所见所闻

无法向地表的生物说明

它曾置身于这个星球的一个广场-大海

海平线是空间的交界线

而今它静立这个星球的另一个广场-陆地

地平线是空间的交界线

喜马拉雅

它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