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哇,好可爱啊!”
“我也要抱抱!”
大人的世界是很乏味的,每当看到他们喜欢的小孩子,他们就发出这种奇怪的声音。
在他们眼里,孩子们随时可以作为宠物一样被对待。
等到孩子们稍微大点,到了学校,大人们就换了一副面孔。
“哦,那是你们的老师!”家长们指着对孩子说。
“老师啊,我们的儿子/女儿就全靠您了!”
于是从今而后,每一个孩子都开始转型,从邻居们心目中的乖乖孩,变成老师们心目中的乖乖孩。
从一个宠物世界,进入了另一个宠物世界。
如果孩子们有什么错,他们只是一群不懂事的小屁孩。
孩子们的人类原始的残忍,大人是不会觉得的,因为大人们习惯原谅自己的过去。
每当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残忍,大人们不禁一笑了之。
“噢,那个时候我真是不懂事...”
大人们早就学会了伪装,他们太老奸巨滑了,以至于在孩子们看来,大人总是对的,他们是孩子们的是非输入判断机。
孩子们在学校唯一学会的,就是不停地去党同伐异,不停地区分谁是乖乖孩或不听话的孩子,区分好人或坏人。至于怎样区分好事或是坏事?那也得等老师说了再follow。
孩子们有自己的世界,他们能够专注于他们那小小的世界而对外界置若罔闻,一朵微不足道的花,一只普通的蝴蝶,一个拙劣的小玩具,都足以让他们痴迷半天。
在大人看来,“他们还小”,还不知道这个世界其他事务的重要性,孩子们的“清闲”,而不是审美爱好,常常令大人很羡慕。
“无所事事真好啊!”
“真是无忧无虑啊!”
大人们由衷地发出内心的羡慕。
他们哪知道,他们每天围绕孩子们的攀比话题,给孩子送去多少无尽的烦恼。
而孩子们还要忙着看超人,挂念着怎样拯救世界呢。
当然,套用网上流传的一句话----最后孩子们还会发现,"整个世界也救不了他"。
评论
# 回复: 无题 删除
先谢过, 你知道我特别不会做某类事情,比如象现在这样去申请学校, 我总是弄的乱七八糟,而且很多人都觉得我申请的学校太好了, 也许要死的很惨, 开始我只想去Mcgill, 后来我觉得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我跟你一样好高骛远, 呵呵.这段时间我也弄的很糟糕, 以前除了外语还是外语, 之后除了申请还是申请,,,,,现在总算弄的差不多了,是死是活就它了,,
什么时候放假, 还来杭州嘛?
# 回复: 无题 删除
嘿, 我踩. 其实我觉得cbg抱怨的问题很trivial啊. 定好目标咩问题就都没了. 比如说你想半年内在某个自己还有点基础的方向发一篇paper(这个够实际吧), 你自然就会有所选择. to gua: 什么时候有结果啊? 最近看什么呢? 还有cbg.# 回复: 无题 删除
to gua:去吧,到时候再说。 to okacha:重温了一点linux,无聊中。。。我的问题确实很trivial,只是我以前没有自觉到,有点遗憾。# 回复: 无题 删除
我也在考虑出去。 构思中,还没想好。申什么专业,申什么学位,什么地区...非常麻烦。好像自己已经过了申请出去读书的年龄段了.# 回复: 无题 删除
我最后还有两三个学校要送(找了几个免申请费,呵呵),大概明后天送完吧,基本没怎么看东西,最近乱七八糟的事情不少,一般大概3月中的样子开始有消息,CD可以看看吧,如果读经济的话年龄也不要紧吧(我不懂,瞎猜的),反而我读物理的好象年纪有些大了,,另外欧洲那边博士好象要3年4年就行了,当时Strassler也建议我申那边的。
# 回复: 无题 删除
我考虑过了,综合起来还是美国最容易一点。最顺利的情况我也要08年才能入学,读完出来都36了,似乎不是特别好。暂时就先放弃了。读完出来如果32以下我还可以考虑。欧洲那边很多限制,同时工作机会和许可也不如美国。更麻烦。
# 回复: 无题 删除
to CD:薛涌有一篇讨论出国和年龄问题的帖子,不知道你看过没有,也许对你有点用,虽然他讨论的是文科。# 回复: 无题 删除
http://blog.sina.com.cn/u/45f00ef4010003fn# 回复: 无题 删除
这人so 了不起,心态真好,呵呵# 回复: 无题 删除
如果打算坐学术,这个是没问题的。不打算做学术,就有很多问题。
# 回复: 无题 删除
agree more,但是能出去我总觉得应该试试,据说翅膀是跳下悬崖之后才长出来的,而且至少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