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进化.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进化. Show all posts

Sunday, December 24, 2017

无题

今天看了一部名为《白日梦想家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2013)》的电影有感,男主角所在公司创办的杂志名为《Life》,公司或杂志的理念如下: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中文字幕翻译成:
开拓视野,冲破艰险,
看见世界,身临其境,
贴近彼此,感受生活
这就是生活的目的

其实这里的Life还有一层意思是生命,很多鸡汤式的励志都不缺乏这样的直觉感悟,只是少了一点科学背景(没有贬义,相反很尊重这种直觉感悟)。

分享一下道金斯在《盲眼钟表匠》里说过的一段话
After sleeping through a hundred million centuries we have finally opened our eyes on a sumptuous planet, sparkling with color, bountiful with life. Within decades we must close our eyes again. Isn’t it a noble, an enlightened way of spending our brief time in the sun, to work at understanding the universe and how we have come to wake up in it? This is how I answer when I am asked —as I am surprisingly often —why I bother to get up in the mornings.”
中文翻译:在沉睡中度过了上亿个世代,我们终于睁开双眼看到了这个华丽的星球,闪烁着彩色的光芒,充满着无限的生机。然而几十年之内,我们不得不再次闭上双眼。那就来到阳光下吧!用我们短暂的时间致力于理解这宇宙,理解我们是如何在这宇宙中苏醒过来的。这难道不会给人以崇高的启迪吗?这就是我应对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应对的次数多的令人吃惊:为什么我要尽力在早晨起床

以及道金斯的另外一段话
We are going to die, and that makes us the lucky ones. Most people are never going to die because they are never going to be born. The potential people who could have been here in my place but who will in fact never see the light of day outnumber the sand grains of Arabia. Certainly those unborn ghosts include greater poets than Keats, scientists greater than Newton. We know this because the set of possible people allowed by our DNA so massively exceeds the set of actual people. In the teeth of these stupefying odds it is you and I, in our ordinariness, that are here.We privileged few, who won the lottery of birth against all odds, how dare we whine at our inevitable return to that prior state from which the vast majority have never stirred?

以及最近看到道金斯视频访谈的一段话摘录(转自微博, 8:38左右开始)(英文字幕看起来是Youtube机器生成的,根据听力修改了一小部分):
science is wonderful, science is amazing
The fact you could understand why you exist
who could not be turned on? who can not be excited that by that?
who would ever want to live a world, where you live your life, you go to work, you go to the office, you go to the football match. 
This goes on year after year, and then you die, you don't have any understanding why you were here in the first place. 
That is desiccated that's dry!
What is not dry and desiccated is?
It's coming into the world, as were awakening in the fully sense, of seeing the universe, seeing the stars, seeing what's inside very single cell, seeing what's inside the brain. 
and marveling at this wonderful gift of life that we have, or be it temporary. marveling this gift of understanding why we exist and rejoicing it, for as long as we do exist.
中文字幕翻译:
科学很奇妙,科学很牛逼,
你是如何存在于世上,这样的事实
谁能不被这样的东西所挑逗?谁能不一颗赛艇?
谁会想不明不白地生,又不明不白地死?
平淡的生活年复一年,直到你凉了。而你连你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不知道
这才是干燥无聊!!!
那什么是不无聊的?
那就是来到这个世界上,犹如觉醒在这个世上,全面的觉醒,看宇宙苍穹星空璀璨,透过显微镜来探索细胞。看看细胞里面是啥,看看人的脑子里有啥玩意儿!
并为这生命的大礼而惊叹!
为这样的感知而惊叹,并庆祝我们的存在直到结束。

我觉得这个视频这里的这段总结堪称经典,道金斯对科学和生命的看法,不禁让人无限畅想未来文明星球上的种族从此之后是如何看待自身的。后世追忆起曾经有过的科学家访谈中,这段话必千古流传。

事实上,凡是读过《自私的基因》而没有道金斯这样感悟到深入骨髓成为本能的,都不算理解透彻演化论啊。

Thursday, August 11, 2016

有关演化论的网络资源

继续整理个人豆列,  主要考虑到这个豆列类似的相关资源实在太多,以后有空再到github上发布一个不停更新的清单。

以下转自俺的豆瓣豆列:
有关演化论的网络资源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44795906/

本豆列条目1-11和评语来自《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Why Evolution Is True》书后附录内容的“扩展阅读”之"网络资源".


本书相关豆列:
(书后附录)扩展阅读之一般性读物
https://book.douban.com/doulist/1067849/

(书后附录)演化论,神创论,以及社会问题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068618/

------------------------------------------------------------------
从条目12开始的内容为本人收集。

01. archaeologyinfo
http://archaeologyinfo.com/human-evolution/
评语:"很好地讲述并描绘了人类演化的不同阶段,但材料略显过时"

02. Darwin Online
http://darwin-online.org.uk/
评语:"查尔斯·达尔文的完整工作,不仅包括了他的所有著作(全部六版的《物种起源》),还包括了他发表的科学论文。你还可以在“达尔文通信计划”的网站上发现许多达尔文的个人往来信件http://www.darwinproject.ac.uk/"

03. The Evolution Evidence Page
http://www.gate.net/~rwms/EvoEvidence.html
评语:"一个大型网站,收录了演化论证据的几条不同线索。"

04. Refuting Creationism
http://www.gate.net/~rwms/crebuttals.html
评语:“检验并彻底否定了许多神创论宣称的论点”

05. Home | NCSE
https://ncse.com/
评语:"由美国国家科学教育中心整合的一套网络资源。该中心致力于捍卫在美国公立学校中对演化论的讲授。该站不断更新正在发生的与神创论的斗争,还包括了指向许多其他站点的链接。"

06. Evolution
http://www.pbs.org/wgbh/evolution/
评语:"一个大型网站,创立的灵感得自于公众电视网的系列节目《演化》,包含了许多对教师和学生都适用的资源,讨论了演化论思想的历史沿革、演化论的证据,以及神学和哲学层面的问题。关于人类演化的部分尤其精彩。"

07. The Panda's Thumb
http://pandasthumb.org/
评语:"熊猫拇指网,名字源于古尔德的一篇著名散文。这里有演化生物学领域内的近期发现,以及美国国内反对演化论的情况。"

08. TalkOrigins Archive: Exploring the Creation/Evolution Controversy
http://www.talkorigins.org/
评语:"关于演化论所有方面的全面在线指南。其中有关于演化论证据的最佳在线指南(见9)。

09. 29+ Evidences for Macroevolution: the Scientific Case for Common Descent
http://talkorigins.org/faqs/comdesc/
评语:"有关于演化论证据的最佳在线指南"

10. Laelaps | Wired Science | Wired.com
http://www.wired.com/wiredscience/laelaps
评语:在众多关于演化生物学的博客中,有两个极为出众,一个博客是"Laelaps", 博主是一名在Rutgers的古生物学研究生Britan Switek;该博客不仅涵盖了古生物学领域,还涉及了演化生物学更宽广的领域,以及科学哲学。//另外一个博客参见11。


11. This Week in Evolution
http://blog.lib.umn.edu/denis036/thisweekinevolution/
评语:另外一个博客是“演化一周”,博主是康奈尔大学的教授R. Ford Denison。该博客为我们呈现了演化生物学中的新发现,任何在大学修过生物学课程的人都能理解其中的内容。 //hairuo注: 这个博客平台已经停止运营,作者新博客地址为https://darwinianagriculture.wordpress.com/,但目前还没有任何内容。但作者提到他新出的书:http://press.princeton.edu/titles/9777.html

12. Is Evolution Falsifiable?
http://www.sciencemeetsreligion.org/evolution/falsifiable.php
评语:这个帖子仔细回答了为什么演化是符合可证伪原则的,也因此回答了演化是科学事实而非理论猜想。尽管一般我们把evolution叫做演化论或进化论,实际上应该叫做演化。//《Why evolution is true/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一书以及《Evolution: The Triumph of an Idea/演化:跨越40亿年的生命记录》一书都讨论了类似问题。

13. Why Evolution Is True
https://whyevolutionistrue.wordpress.com/
评语:看完了why evolution is true这本书,又看到它推荐的这么多网络资源,顺便想知道老母鸡长啥样,于是找到了作者的blog地址

14. Evolution FAQ
http://evolutionfaq.com/
评语:有关Evolution的FAQ/常见问答网站

15. Evolution: 24 myths and misconceptions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dn13620-evolution-24-myths-and-misconceptions/
评语:来自New Scientist的一个帖子: Evolution: 24 myths and misconceptions

16. The Evolution and Medicine Review
https://evmedreview.com/
评语:达尔文医学相关网站

17. dechronization
https://treethinkers.blogspot.com/
评语:生物学博客圈,讨论的内容可能过于专业: Dechronization is authored by evolutionary biologists interest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ethods for estimating phylogeny and making phylogeny-based inferences. The goal of the blog is to provide a forum for discussion of the latest research and methods, while also providing anecdotes, tidbits of natural history, and other related information.

18. Binghamton Neighborhood Project
http://bnp.binghamton.edu/
评语:Quora(https://www.quora.com/What-do-biologists-think-about-Edward-O-Wilson)提到,这是DS Wilson's Binghamton Neighborhood Project project (see: http://bnp.binghamton.edu/), which uses the insights from group selection and evolutionary theory to see how to maximise the fitness (happiness, peacefulness, etc.) of a community.

19. Amazon.com: Listmania! by A. Panda
https://www.amazon.com/gp/richpub/listmania/fullview/RLCJTIJN8F5ZI
评语:Amazon书单Life: Biology, genetics, evolution, complexity and dynamic systems,作者提到在不停更新,过去一年(2015-2016)确实添加了不少,值得关注。

20. Amazon.com: Listmania! by Dr. Richard G. Petty
https://www.amazon.com/gp/richpub/listmania/fullview/RIBTCKODW4DC4
评语:amazon书单,达尔文医学相关内容 "Illness and Evolution"

21. Amazon.com: Listmania! by Christopher Ryan
https://www.amazon.com/gp/richpub/listmania/fullview/RK3XLI47G2FY
评语:Amazon书单: Best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Books (IMHO), 演化论心理学书单

22. Amazon.com: Listmania! by Jason Thomas
https://www.amazon.com/gp/richpub/listmania/fullview/LLD2IRJXE5GV
评语:Amazon书单: Must read evolution Books

23. evolution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topic/evolution
评语:New Scientist有关#evolution#的Topic

24. 狗是如何进化为人类的好朋友的
http://cn.nytimes.com/science/20130516/c17dogs/
评语:纽约时报科普帖: 狗是如何进化为人类的好朋友的, CARL ZIMMER是《演化:跨越40亿年的生命记录》一书的作者。

25. 陪伴我走过2014年的科普佳作 | 科学公园
http://www.scipark.net/archives/24884
评语:科学公园的一个读书帖,作者魏昕宇,推荐了很多不错的科普书,尤其是生物和演化方向的。

26. Q&A: Evolution
http://www.sciencemeetsreligion.org/evolution/
评语: Q&A: Evolution, Creationism and Intelligent Design //又一个有关演化论和智设论/创生论的常见问答集锦

//btw, 如果你有兴趣关注更多,可以参考俺的网diigo网络书签(鉴于delicious网络书签最近实在太难用,暂时停止更新)https://www.diigo.com/user/hairuo/evolution

另外,这是俺的evolution书单:Evolution/演化论/进化论科普

Saturday, April 12, 2014

《盲眼钟表匠》杂感



“外面正在下着DNA。我的花园位于牛津运河的岸边,花园的尽头栽着一棵大柳树,它正在向空中撒播毛茸茸的籽。空气一阵阵地流动着,这些籽向外面的各个方向飘飞。我的目力所及之处-整个运河的水面都变白了,上面漂浮着棉花样的斑点,因此我们能肯定在其他方向也同样如此。这些飞絮大多由纤维素组成,使包含了遗传信息DNA的荚显得很小。DNA的内容肯定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那么为什么我刚刚说外面在下DNA而不是纤维素呢? 答案是:DNA起着决定作用。纤维素软毛尽管很大,但只是起到降落伞的作用,最终没有什么用处。棉毛、柔荑花以及树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这一件事:将DNA散播山野各处。不只是撒播某一个DNA,而是撒播所有的其编码详细解释柳树(这柳树将释放出新一代毛茸茸的种子)生长指令的DNA。这些毛茸茸的东西,确切地说是在散播着制造自身的指令。它们之所以在那儿,是因为它们的祖先都是这么做的。在那儿,外面在下着指令,在下着程序,在下着生长的树,撒播的茸毛以及运算的法则。这并非是一个暗喻,这是很浅显的真理。如果说在下着松软的碟片,这才会令人费解。 ”

这是道金斯在《盲眼钟表匠》里的一段话,写在第五章的开头。虽然是2年前读的这本书,至此以后每年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都会自然而然想到,外面下着DNA,或者下着指令/程序。这个真实的世界背后,如此神奇,正如同我们看黑客帝国时看到的代码那样。。。

就像第一次读《自私的基因》之后,走在路上看擦肩而过的每一棵树的每一片树叶,都会感到神奇和敬畏一样。

艾略特说,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破土而出的声音犹如骨骼断裂一般。why,因为基因想要复制自己,因此艾略特听到了基因机器的声音了。

一个基于基因而非物种(基于物种造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而基于基因不仅解释了人道主义的来由,也解释了个人自由主义的来由。只有像蚁群和蜂群这样的基因特性决定了它们适合社会主义,这一点Wilson说到过,Karl Max was right, socialism works, it is just that he had the wrong species)的进化论者的生命观不仅仅如是,他说自己为什么每天要早起的理由如下:

“ After sleeping through a hundred million centuries
we have finally opened our eyes on a sumptuous planet,
sparkling with color,
 bountiful with life.
Within decades we must close our eyes again.
Isn’t it a noble,
an enlightened way of spending our brief time in the sun,
to work at understanding the universe and how we have come to wake up in it?
 This is how I answer when I am asked
—as I am surprisingly often
—why I bother to get up in the mornings.”

see more
https://www.goodreads.com/author/quotes/1194.Richard_Dawkins

类似地,大多数神话传说所谓的“千年修行”相比进化几百万年而来的“身而为人”而言,简直弱爆了。

达尔文说:如果我把所有生命都不再视为特殊的造物,而只是某几个生命的直系后代,这几位祖先活的年代远在寒武纪的第一个底层沉积之前,那么在我看来,它们简直就是高贵的贵族。


回到开头,“信息在传播”,这涉及到信号与系统,通信系统原理。色声香味触法,无非是不同信号的接收,解读与发射。这里的信号包括声波,光波,传感器等等。不仅仅如此,《失控》和《科技想要什么》里说,这四进制(CGAT)碳基生命,正朝着创造二进制(10)的硅基生命的方向而去,,二者必将融为一体,技术元素一直伴随着我们。


我们智人(homo)迄今为止所做的文明的一切努力,似乎都只不过在模仿大自然这位盲眼钟表匠所做的一切。

尽管早已暂停这一段有关evolution的阅读,但是这个过程给我带来的视角,以及对我过去无数困惑的一一解答,大至终极问题(从基因机器机器人的反叛),小至生活琐碎(各种解答,另叙),再到对各门学科的冲击和影响(社会学,博弈论,人工智能,心理学,信息论,复杂系统),一一初窥门径而来,已让俺惊讶得下巴掉到地上捡了无数次,也很庆幸自己生活在有互联网的科技时代,自有kindle设备以来,畅所欲读了许多。

相关链接:
豆列,Evolution/演化论/进化论科普
美味书签收藏之evolution标签
//2014-02-04



Saturday, January 11, 2014

《斑马为什么不得胃溃疡》书评


引言:进化论无疑是符合可证伪性的,虽然有人为此写了一个长长的帖子讨论了波普尔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可证伪性的态度,澄清了这其中的是是非非。但是,任何一个理解什么是可证伪性的人,都应该很容易判断这一点,而无需要得到波普尔先生的认可。


沿着这条路,关于《自私的基因》和基因机器的概念是令人很震撼的,由此提出的社会生物学和进化论心理学,很值得回味,不能说他们完全解释了人性,但至少非常令人信服。

在此基础上,弥米机器是另外一条路,《弥米机器》和《技术元素》《科技想要什么》《失控》是另外的话题了,延伸内容还包括《机器人的反叛》。



言归正传,这本书是在达尔文医学的背景下写的,俺读过的最经典的达尔文医学书是《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和《病者生存》。

《斑马为什么不得胃溃疡》一书试图做出压力的达尔文解释,个人感觉相比《我们为什么会生病》或《病者生存》收获不大,论述缺乏说服力,后面一章给出的应对压力的方法没有什么新鲜感。

尤其是,医学界并不认为胃溃疡是因为压力直接造成的,相反大部分胃溃疡都是由一种叫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细菌引起的,因此本书恐怕误导性太强, 没有直面这个话题从达尔文医学来解释整个机制,而过于泛泛而谈了。

译言有一篇文章“压力不会引起胃溃疡!——巴里·马歇尔是如何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对此介绍到:90%的胃溃疡都是由一种叫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细菌引起的,而不是像医学界长久以来相信的那样,是由压力引发的。

关于这个作者巴里·马歇尔,wiki主页上也有一致的内容介绍:Barry James Marshall, AC, FRACP, FRS, FAA, DSc (born 30 September 1951) is an Australian physician, Nobel Prize laureat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and Professor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Marshall and Robin Warren showed that the bacterium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is the cause of most peptic ulcers, reversing decades of medical doctrine holding that ulcers were caused by stress, spicy foods, and too much acid. This discovery has allowed for a breakthrough in understanding a causative link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stomach cancer.

那么《斑马为什么不得胃溃疡》这本书的作者Robert Sapolsky岂不是在扯谈?我的个人看法是,就这本书而言,我觉得非常缺乏说服力,几乎没有可证伪性的例子。压力可能是间接的影响到了,但是可能还只是个猜想。

另外,google了一下这两个作者和ulcer,找到一些讨论帖子。暂时还没仔细读,先留着。

p.s.今天莫名其妙胃痛一阵,刚好最近又发现goagent新版可以直接打开blogger的输入界面了,因此吐槽一篇。

//update: 2015-01-12
【果壳网专访】巴里·马歇尔:幽门螺杆菌喝起来什么味儿?

Sunday, March 03, 2013

那些年我们误解的事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所罗门王的指环》,非常有趣,也纠正了以前的很多偏见。比如蜜蜂一点都不辛勤,狐狸根本不狡猾,鸽子也并不爱好和平。至于有关鱼的谚语,更是胡说八道,它既不“冷血”,“如鱼得水”也不像我们想的那么悠游自在。另外曾经看到说,鸳鸯根本不会终生厮守。看来以前所获取的所谓知识离真相有多大的差距啊。

然后想到如果试着罗列一下这些年不断摆脱的偏见错误或被洗脑有哪些,至少如下:

1.相信乌托邦的可能性。原因,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不解释;
2.各种伪科学,诸如星座风水中医,太多,不解释;
3.各种造神运动,诸如雷锋、赖宁、董存瑞等等,不解释;
4.各种饮食健康误区,不解释;
... ...

当然还有很多压根儿没有给过解释也没想明白过,或者认为终生可能都没法明白了,然后发现竟然这么简单明了地明白了。还有的是以为就这么简单了,没想到“生活比电影还精彩,事实比想象更离奇”。

想想要不是阅读或信息稍微能自由流动一些,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要付出多大代价啊。


p.s.
其他例子持续更新:
1.friends/老友记里,Joey说他以为去裁裤子,裁缝都是要摸他一下的;
2.王垠改变了他对操作系统的看法, 漫谈 Linux,Windows 和 Mac

Thursday, October 13, 2011

进化论和无"我"

《弥米机器》一书曾大致说,如果把大脑当作弥米的活动依赖场所,要让大脑中哪怕暂时排空一切弥米,也就是保持空的状态(诸如瑜伽,冥想,静坐等等),对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的。

我的想法是,弥米的保真度,遗传性和变异性和基因确实类似。而弥米的存在和完整性以及价值,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理解,大概就是髓鞘质早就的神经回路的定型,稳定性(参见《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和准确度(精深练习)。但是套用行话说高手不仅技术过硬,还要有足够灵性。那么髓鞘质很可能只关注了技术,而可能难以关注灵性。这也是一万小时理论或者《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里所谓讨论到的。

所以,排空一切弥米,暂时性地或者能够自控地(直到无意识地)不让一切弥米活动(相对于髓鞘质虽然准确定型,但是并没有神经信号在传讯或者信号极其微弱),可能就相当于让灵性或者某些其他可能存在的大脑回路畅通或者若隐若现起来。

至于说到佛教的一些世界观,个人一直觉得禅宗玄谈水太深,难以弄清真伪,倒不如从进化论的解读试着理解。比如人人皆可成佛,人皆具有佛性。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乃是人总是可以达到某种境地的(比如西方传统的所谓理性或逻各斯),而从类人猿进化来时,显然谈不上什么佛性,而仅限于文明史(智人的智力几乎停止进化很多年了)。而从基因的角度来看佛教的所谓“无我”,乃是因为整个生命取决于基因,人不过是基因的机器(《自私的基因》),那么于此看来,各种意识和自我意识或有关“我”,确实很可能只是一种幻觉,或者可以说是基因让“我们”产生的一种幻觉(//关于意识的看法可能过于草率),这样显然对于基因来说是有好处的。既然所有意识不过是基因给你的一种幻觉,那么也就确实没有所谓的“我”的存在,那么又有什么放不下(所谓的我执)的呢?从这点出发,那么虽然基因极其“自私”而希望你能保留后代,但是也没有必要因此苦恼于自我的本能,相反在本能并不总是坏的情况下,可以顺其自然,而在本能做坏的时候,可以借此超脱它。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或者说一旦基因认识了基因自己,也就认识到“我”不过是幻觉或者基因而已(这里和佛教的观点差别是,世界倒未必是幻觉),那么基因的机器才算得到进一步的进化,这种进化,在这些机器也就是人类来说,有时也称作启蒙或自我启蒙吧(见康德《什么是启蒙》一贴)。

所以,作为基因机器,基因并不总是束缚我们(看起来又飘向弥米派的狗皮带理论了)。虽然我们是从简单动物进化而复杂的,人类的大脑大概因进化而分为好几层,其中底层的潜意识和本能于你而言时好时坏(其实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留下来的基因功能大部分于你而言是有益的,而只是未能因环境成长中善加利用或者早点成熟起来,相反很多人只是更世故或条件反射罢了。尤其是人类的大脑或心智成长很慢,甚至到成年了也未见成熟),但你仍然可以借助于“道”,也就是寻找or领悟or借助进化论赋予你的学习本能等等,但无法言说,因为道可道非常道,故需常有(练习髓鞘质)和常无(保持灵性)。而使自己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那么也就从天命而无惧,与造物主同游了。

胡思乱想,一笑置之:)

btw,希望什么时候写个过去一年的阅读回顾。

Monday, March 07, 2011

《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读书笔记


最近重新读了这本有关演化论的科普书-《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无论是翻译还是内容都非常好。

译者很专业,纠正了一些错误和笔误。内容本身而言,除了用各种证据说明演化论不仅仅是科学理论而且是科学事实以外,还有两个地方可见作者科学和人文素养。

第一个地方是第一章“什么是演化”(P19-20)里面提到的:

“一个理论如果可以称之为科学的理论,就必须能够被检验,并能提出可被证实的预测。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对自然做出观察,以此来证实或否定一个理论,二者必居其一。”

----作者这里所说的证实或否定,正是波普尔的证伪原则,具备可操作的证伪性,下面的所有内容也都是如此,越来越发现很多认真的学术性著作都会阐明这种原则,比如张五常《经济解释》。

“一个被认为是‘正确’的理论,其论断和预测必然已经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检验,并被不断确证。不会有一种科学理论可以在突然之间就成为了科学事实。只有积累了相当多的有力证据,同时又不存在相抵触的不利证据时,一个理论才能最终被理智的人们所接受。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正确’的理论就不可能是伪命题。长远来看,所有的科学真理都是暂时性的,会在新证据的光芒下发生变化。科学的历程没有终点,所以科学家们永远不会宣布:他们已经找到了自然界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

“科学家们并非狂热分子,即使是对于已经接受的真理,我们同样不能容忍自己变得盲目笃信”

----以上正是波普尔的证伪原则的基本内容,最后几句正是波普尔所说的科学的开放性。在《与众不同的心理学》里面曾经讨论到并说,科学家其实并不需要保持这种自我开放性,只要同行批评即可,我一直觉得这就像罗伯特规则保证了开会时捍卫对方的言论自由是同一个道理,虽然每个人不一定能做到捍卫对方,但罗伯特规则/维持规则的主席保证了言论自由。

“在成为真理或事实的过程中,科学理论通常是与可替代理论一同接受检验的。”
----这也是《与众不同的心理学》里面说过的,2个理论描述同一件事如果效果一样,我们会选择那个更简单的理论。

第二个地方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演化论的回归”,在这里,作者专门花费一章来讨论演化论可能给人带来的一些价值冲突,尤其是对神创论者们而言。作者说明了演化论无关道德。并同时感慨科普目前仍缺乏像弥尔顿这样的文学奇才来描述和宣扬。在这一章开头作者引用了Richard Dawkins的一首诗如下:

在沉睡中度过了上亿个世代,
我们终于睁开双眼看到了这个华丽的星球,
闪烁着彩色的光芒,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然而几十年之内,我们不得不再次闭上双眼。
那就来到阳光下吧!
用我们短暂的时间致力于理解这宇宙,
理解我们是如何在这宇宙中苏醒过来的。
这难道不会给人以崇高的启迪吗?
这就是我应对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
应对的次数多的令人吃惊:
为什么我要尽力在早晨起床。

让人想起高中课本《蝉》里面引用法布尔的一句话: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另外,作者在这本书里引用了很多达尔文的句子,让人对达尔文先生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

比如,达尔文是第一个为演化论收集证据的人。在《物种起源》中他谨慎绕过了人类起源问题,十几年之后当演化论已能为世人所接受之后,他写了一本《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讨论了这个问题。

他说:“如果我把所有生命都不再视为特殊的造物,而只是某几个生命的直系后代,这几位祖先活的年代远在寒武纪的第一个底层沉积之前,那么在我看来,它们简直就是高贵的贵族。”

回过头来回答这本书的标题,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why evolution is true?因为达尔文的演化论是符合波普尔证伪原则的,所以它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一个这样的理论是可以实证的,具备可证伪性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被证伪,也就如同其他学科一样值得信任。书中正是通过大量的证据和预测被证实说明了这一点,有很多通过演化论去大胆猜测,而后能被实证的例子,行文幽默而不失价值追求的探讨或人文关怀。这本书也许是代替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一个选择,毕竟《物种起源》没有讨论到基因和疾病,没有这么多的化石和冰川等证据,也没有讨论到人类的由来,所以我觉得《物种起源》可以作为一本开拓性的书来读,而这本书可以作为系统归纳和前瞻性的书。

p.s.顺手创建了几个有关演化论的豆列
天演论/Evolution:这个豆列是准备想读的一些相关书
《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书后附录)扩展阅读之一般性读物
《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书后附录)扩展阅读之演化论,神创论,以及社会问题
书后附录之网络资源参见
http://www.delicious.com/hairuo/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