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植物园的红枫
半个月前跟着豆瓣上的一个南京暴走团组织的活动去栖霞山看过枫叶,那次其实并没有红遍。
星期天下午去紫霞湖,顺道去了中山植物园,不经意间闯进一片叫红枫岗的地方,才发现最近几天才是看枫叶的最佳时节,这里的枫树比栖霞山的更大更密,而这时的枫叶已经全部红透。于是随手拍了几张。
![]() |
From 南京·中山植物园·红枫岗 |
![]() |
From 南京·中山植物园·红枫岗 |
hairuo's blog
半个月前跟着豆瓣上的一个南京暴走团组织的活动去栖霞山看过枫叶,那次其实并没有红遍。
星期天下午去紫霞湖,顺道去了中山植物园,不经意间闯进一片叫红枫岗的地方,才发现最近几天才是看枫叶的最佳时节,这里的枫树比栖霞山的更大更密,而这时的枫叶已经全部红透。于是随手拍了几张。
![]() |
From 南京·中山植物园·红枫岗 |
![]() |
From 南京·中山植物园·红枫岗 |
星期天下午一个人跑去了一趟紫霞湖。
因为在杭州呆过的先入之见,一直对玄武湖和紫金山不感冒,首先是中山陵的本质更像皇陵,其次是紫金山本身的造型就是个土丘,虽然有点起伏,但地方实在太小了。山在城东,号称紫气东来,让人觉得更加欲盖弥彰。
但是紫霞湖是个例外。从google earth上看网友照片看了很多次,印象极好,而去年一年都没去过。第一次去紫霞湖是十天前左右,从山上下来经过一次,时间太晚,黑漆漆的,什么都没看到,只听到对岸突然响起一阵萨克斯。于是周日下午又去了一次,才发现正是时候,深秋把层林尽染,晴朗的天气温度适宜,远看秋色有一股暖意,而傍晚人烟稀少,非常安静。
![]() |
From 南京·紫霞湖 |
![]() |
From 南京·紫霞湖 |
![]() |
From 南京·紫霞湖 |
![]() |
From 南京·紫霞湖 |
![]() |
From 南京·紫霞湖 |
![]() |
From 南京栖霞山枫叶 |
![]() |
From 南京栖霞山枫叶 |
上周去了一趟武汉。
从南京坐动车到武汉站下,再坐公交到武昌站。而后到探路者国际青年旅舍住下。
第一次住青旅,一开始还担心不习惯,后来发现感觉很好。探路者青旅在湖北美术学院和湖北美术馆之间,有两个小院,一个露天,就在正门进去;另一个在里屋,上面隔了一层玻璃,晒着阳光,感觉很惬意。
武汉是我迄今走过的最西的一个城市,也是最放松的一个城市。很奇怪的感觉,一个人从来没走过这么远的路,我是说没有任何负担,无所事事地跑到这么远的一个城市,这是一个陌生的城市,却又感觉如此熟悉,不仅仅因为它仍然在中国,而且不是北方,并且是座江城。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座很平民化的城市,有着什么都可以容下的气息。它有自由路和民主路,它有黄鹤楼,它也有辛亥革命纪念馆。
这可能跟我自己的经历有关,一个在江浙一带成长的普通人,迄今活动的领域不过长三角。早年什么都不懂,又从来没有试着放松一下神经兮兮的大脑,于是当天下午在青旅的院子里无所事事地坐着晒着阳光,感觉生平从未如此惬意,不但在时间上放了假,好像也在空间上放了假。那个下午,这个院子只属于我,阳光在树影中斑驳,生死全部淡忘。细想虽然从未拥有个一个院子,如果真的有一个,我也未必能如此惬意。
![]() |
From 武汉 |
![]() |
From 武汉 |
![]() |
From 武汉 |
![]() |
From 武汉 |
第二次去南京是前几天。
去年六七月份的时候曾经一个人去了一趟南京,从拥挤的汽车站出来,坐公交车直奔中山陵而去,车上只看到城内树荫处偶有几座静立的旧宅,然后便到了中山陵。中山陵门前来的最多的是广东客。然而中山陵怎么看怎么更觉得像是一座皇陵似的。陵顶可看金陵气象,以及高厚的城墙。后来爬到钟山顶看全貌,只见一条江横贯而过,在西北方向一分为二,更多的是困惑,看地图才明白是江间的一座岛。山上远看南京,和在杭州的山上看风景,看不出太大的差别。下山沿着玄武湖走的就更失落,荷花虽然已开,玄武湖实在比西湖相去太远...于是我对南京没有太多的良好印象。
只有这次去南京,从火车站下车坐地铁,才猛然感到,一座城市有地铁和没有相差简直太大,置身地铁简直分不清这是上海还是北京。惟一夹着一点反讽的,则是广播里的良好市民宣传。
从珠江路下,深秋的午后阳光扑面而来,天气不错,干净整洁的路面三三两两没有太多形色匆匆的人。顿时让我意识到第一次的南京印象是错的。
错的离谱的是到了晚上走在总统府附近的路上,看一座座青砖结构的西式建筑,从未让人感到如此亲切。门面的柱子,总让人浮想联翩希腊的那种建筑风格,是的,这个国家/城市曾经努力证明过什么,虽然失败了,留下了这些建筑,算是证物。这种感觉和我当下似乎非常契合,一个曾努力追寻理科梦的人,转到工科去了,当然这里纯属自作多情。
这里的大学差不多每一座建筑也是。当然还有完全中式的古代建筑,秦淮河夫子庙,古典中式的建筑也到处都是,总统府正门望去的那座大厅,不高,四平八稳地处理在地面天空之下的感觉,其实正如南京城内的很多建筑,哪怕饭店银行图书馆,都是一点不张扬,并且稳稳当当的落在哪里,好像它们都是那么静穆地树立在那里似的。只等一个路者经过,不需要说什么。
下午15点多的时候看到阳台外云散风清,能见度因为台风影响变得出奇得好,平时阳台前一片萧条的景象也突然变得犹如施了神迹,机不可失,顺便完成前两天双休日未达成的愿望-去蜀山看城市外貌和落日。
合肥能看全貌的最佳点恐怕仅有蜀山了,而身在一个城市没有看过它的全貌这件事总是让人无法容忍,在百度上输入“blog 合肥 蜀山”还是能找到一些关于蜀山的信息,但是对风景和公交路线的介绍微乎其微,于是背了双肩包决定独自去闯一闯。
沿着斛兵塘往正门口走的时候发现今天的斛兵塘水面在阳光下、垂柳里也显得金光灿灿。在教育超市买了一瓶水、一个面包、一块面包。到正门口屯溪路坐226公交到科大下,然后在黄山路坐118到终点,就是蜀山的脚下,林学院旁边了。
蜀山的正面面对黄山路的是烈士陵园,门口写着票价2元,16:30下班,我到门口刚好过了这个时间一点,所以免票让我进去。整个烈士陵园的布局非常对称,中间是又宽又长的阶梯,沿着这个阶梯往下看去就是长长的黄山路,置身于此让我想起那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到毛主席纪念馆的布局带来的感受。不过我无心了解这个陵园本身的非自然内容,走到尽头过了纪念碑之后就是一条凹凸不平的山路,很像没有铺石阶前从教七上老和山的那条路,但是更平坦些,这样花了十几分钟就到达了山顶的一处小平台。
一个人走崎岖山路,早上刚下过一点小雨,在茂密的丛林中还是冒汗淋淋。到山顶的一个小平台,才发现风云突变,开始下起一点小雨来,把周围的人都赶到旁边去避雨,因为热,而且突然眼前展现整个城市的样貌,我就一直站在雨中看风景,雨不大而且很快就停了下来,然后我看到山脚下东南方向出现了一个很大的45度彩虹,不知道那些人看到没有。btw,上蜀山还有一条选择是走盘山公路,这点很像杭州的玉皇山。
发现平台上方还有一个很大的电视发射塔,塔建在一个更大更高的平台上的时候,我立马继续绕上去,爬上平台,彩虹早已消失,但是眼前也突然变得开阔起来,简直难以置信这样一个地方竟然还有这么美妙的风景,看来我赌对了,但是它远远超过了我想象中的美景。我无法描述那种风景:整个天空蓝的不能再蓝,四周的边缘如乾坤大挪移般的雾气(很薄很低),太阳西边显得很白而亮,而月亮在南边则淡白一个半园,电视塔平台上恰到好处地扑满了厚厚的白色的石英。如此简单却如此开阔的环境,风呼呼地刮着,西边雾气朦胧,阳光带着苍茫,犹如置身南北极一般,四周极目不见遮物,夸张点说,让人有种同时面向360度的感觉。整个天空是如此简单,如此清澈,而无论是东南西北展开的平原是如此辽阔,东边是整座城市,抛开城市的名称而仅仅就地理来看你无法否认这座城市置身于此的合理性,西边,这是我所未料的,因为合肥地图西止于此山,而西边的地理添补我的头脑中的空白让人刮目相待,没有大城市,却有着同样辽阔的平原和湖泊,南边则是一片新开发区。北边,整个蜀山湖几乎与地面相平,如此平静,让人不仅想起齐豫的歌声(高山上的湖水等),于是后悔半路上记起而又忘了带的CD机。无论是哪一处都让人目不暇接,以致不知不觉凝视风景就过了一个小时。大自然似乎随时都在笔墨挥毫,而在那一刻有幸目睹让人叹为观止的景象,除了感动无法形容。18:10分在耐心看完那轮红日终于西沉之后,下山。
没有数码相机,图像已经无法保存,而文字的说明可能更缺乏说服力,我只能这样记下。也许,那个地方观夜空,以及下雪天看雪景,或者早上看日出也是很不错的主意。电视塔底层分明有个窗户开出放着一台望远镜对着月亮,不由得让我感慨天下风水之处除了为寺庙所占以外,还有电视塔(比如北高峰)和天文台(比如南京紫金山),这样想着,突然想现在如果在紫金山看眼前整座城市和着一条大江东去,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昨天和hfc去了一趟泽雅,因为回来的晚了,在那里住了一晚,到今天中午才回来.
想去泽雅,是因为探索发现节目曾经有个关于蔡伦造纸术的考古报道,提到温州龙湾区的博物馆馆长曾经在泽雅当地考察造纸术的最早历史,最后从当地的家谱推定最早到宋朝,再往前就推不上去了.泽雅的造纸术以其简陋和原始而出名,可能是中国保存的比较完整的古代造纸术的地方之一了.
可惜我们去的时候看到的造纸坊已经很少了,而泽雅风景区内的瀑布的多、大、急、各各不同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大落差的瀑布有160多米,最深的瀑布潭有26米深,想想真是恐怖。
交通:从温州市区坐24路(15路也可)新桥镇站下车(或者在新桥镇的金蟾大道站或三浃站),然后走到金蟾大道214号和216号之间的一条小巷,就可以看到一辆破旧的中巴车停在那里,坐车1个半小时就可以到达泽雅的最里面的村落-北祥林乡庙后村,从庙后村沿着溪水边的小路一只往下游走,就可以一直到泽雅风景区大门口售票亭(学生半折)。
风景:这一路下来是泽雅风景精华所在,我们去的前天刚刚是海棠号台风刮过,所以瀑布的水量很大,瀑布的数目也很多,而在坐车到庙后村的一路悬崖公路上颠簸之中,也可以看到一些雪白的瀑布。在庙后,可以看到一颗七寄树,顾名思义,就是一颗树上长了7种不同的树叶,树中有树。最高的瀑布旁边有个亭子,位置建的很好,从亭子下到蜈蚣梯的一路都是沿着很陡峭的石梯下来,蜈蚣梯则是在一个小小的山洞里架了一个竖直向下的蜈蚣形状铁梯,爬起来很刺激。瀑布沿着两边山峡下去,时而溪水涔涔,时而激流奔进,溪中或看到大石林立,或看到天桥横挂,或有古老的拱桥,再下去,可以看到一处宽大的瀑布,潭水过去,有一较长的石头埋在水下,很像一条鳄鱼。泽雅的风景大致就在庙后村到石桥村一路下来溪水两边的风景,但是落差很大,而且路也很长,一路下来且玩且行,大约要2个小时。
住宿:从泽雅风景区出来的时候已经17:30,公交车和巴士已经很少。泽雅的公交车有12路和7路等,可惜我们没坐过,不知道到哪里,17:30多还有12路车经过泽雅景区门口往里开。我们坐的新桥的中巴是早上8:30,下午13:00和傍晚16:00各一趟从新桥镇往泽雅的庙后村开,可惜16:00的中巴开到庙后就在那里过夜了(估计这辆破旧的中巴只是庙后村附近的村民到新桥采购等用,因为车子在进入泽雅之后常常会走走停停)。所以不能希望乘这辆车再回到市区。最后我们只好在当地一家旅馆住宿下来, 顺便说一下,泽雅的旅馆很多。
费用:从市区到新桥的24路公交是2元/人,新桥镇到泽雅庙后村的那辆中巴是9元/人,如果仅仅到泽雅风景区门口(过了大水库而后到石桥村下)就下车只要7元。我们住的农家旅馆2个人一晚上40元,里面有电视,空调,独立卫生间,但是卫生间虽然比较干净,味道有些难闻,而且没有免费提供牙刷之类的漱洗用品。旅馆的菜味道不错,但是有些偏贵,比如红鱼20一条,一杯杨梅酒5块,早餐让老板娘煮了两碗面条10块还不错,分量很大,加了鸡蛋和肉丝。服务态度还行。景区里面的水比较贵,1块一瓶的矿泉水卖到3块,1.5块的卖4块,想比之下,我们在旅馆买的水就只需2块了。旅馆的位置停不错,后面和前面都有瀑布,所以晚上要关窗才能睡着。
遗憾:1、没带数码相机,没拍下任何风景,最大的遗憾,所以在这里写也没有任何吸引力了,希望下次再来一趟,作一个图文并茂的解说。2、没赶上回来的车,感觉温州市区到泽雅的车不是很方便,倒是看到了很多私家车,还有一些自驾旅游车。最后是天气太热,这段时间要到下午3点以后才开始凉快,可惜这个时候要回去也比较麻烦。3、今天早上去爬了一下山,被山上的蚊子咬了20多个包,山上的蜘蛛网也很锋利,被割的手象刀割过一样,有种灼伤感,不过如果只是沿着溪水走不会碰到这样的问题。4、季节不是太好,hfc说他7月初来的那次,泽雅地区的水果:香蕉、枇杷刚好赶上,所以吃的很爽,我们这次来看到的枇杷树早已没有枇杷,倒是柿子树上已经结了果实,但还是绿的。5、泽雅风景区出来后车路两边的废弃编织袋,有一股很难闻的味道,另外,出来往市区开要经过一条很长的隧道,开车要5分钟,里面的汽油味很浓。
总结:泽雅可看之处,就在水,比如溪水,潭水,或者瀑布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各种瀑布很多,怀疑至少有15-25条大型瀑布,山基本上没什么可看的,倒是溪水中会有一些巨大的石头。另外,造纸坊已经不是很多了,加上淡季,演示造纸的纸槽空着,据当地人称,泽雅现在的居民要么搬到市区去了,要么留在原地开旅馆为业,路边,偶然会看到一些水塘浸着一些造纸用的成框竹子,这些一浸大约要好几个月才能作纸浆用吧。
四个人A计划去逃票去虎跑和动物园,B计划逃票去六和塔,C计划去之江校区逛逛。逃票路线参见holiday、trip版。最后A计划顺利执行,BC暂搁。
虎跑门口附近下车,沿着虎跑路经过虎跑正门往南确实差不多50m左右有一条小路往西走,小路刚开始出现一段水沟(没水,我们发现一条蛇,所以建议捡一竹根打前仗),之后是一片茶园平台,跨过平台开始就是一路丛林,泥土很松,丛林里往上爬的路让人想起毅行。然后到了一个T字型路口,我们向右走了一会发现路开始往东倾斜,于是硬闯西倾的方向(没路,而且泥土松软,后来发现整个虎跑湿气都比较重)一路下去,就进了虎跑的一条自正门而来的大道。于是随着人群往里走。
后来猜测在碰到T字路口的时候先左转往上走一会可能路会开始往西边而且很好走,可惜没有实践过,不知道以前的xd走的是哪条路。
进了虎跑感觉湿度和灵隐很像,这里也比较安静,大概是因为这里类似灵隐也是一个U字型的山谷,U开口对着玉皇山。
虎跑里面可看的大概就是虎跑泉、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和他以前的起居室、济公纪念馆(据说也是圆寂在此),以及李纪念馆后面茶室再后的雕像:性空大师和两只老虎。旁边写着:梦虎。
我在那里和朋友失散打电话叫他们上来的时候说我在“虎跑梦泉”所在(因为以前在灵隐出来的地方看到广告画着也是这个雕像,虽然一眼看去石像和山不是很配,还是以为这就是虎跑泉水的出处了)。结果旁边一个拿着相机拍照的mm很“气愤”地说“这里是梦虎,梦泉在下边!”于是惭愧地下去看了看,果然如此,而且下面那只老虎比上面2只好看多了。泉眼在一块铁栏盖着的下面,然后沿着一个龙头出来。
再下去是几个小水池和桥,但是没有李叔同纪念馆前面的两个半月形小池大,也没有日月池大。
我们沿着李叔同起居室后的水泥路走,看到一个路牌指示上通贵人峰(大概也是虎跑后山,而之前走的逃票路线则是虎跑山),看到一道围墙,旁边有颗大树,树下刚好有一粗枝,于是将粗枝斜靠在墙上,底部顶在树下,轻松翻墙而入(不建议mm这么作),不过在墙道上发现一只毛毛虫,及其恶心,翻墙而入的时候我在想会不会进了老虎山,而跳进去之后没有工具就很难再翻墙出去了,这时在旁边刚好看到一棵小树靠在墙壁上可以爬出去,于是试着爬了一会,没想到手放在墙壁上的时候竟然粘了20来只蚂蚁,ft,赶紧用矿泉水冲了冲。一行四人随即沿着黄泥路下去,很快看到动物园内的一条大道,跳到大道上的时候,发现动物园和虎跑相连的收费门口就在旁边,汗死,不知道以前的xd翻的是不是这段墙。
进了动物园基本上按着路标走,刚开始去虎山看虎,老虎关在笼子里没出来,我们几个就到山洞里去观看,里面味道很浓,第一个笼子是空的,第二个笼子有一只老虎不大,在睡觉,第三只很大,看到我们突然站起来朝我们吼了一声,把我们吓了一跳,后来回去的路上一个兄弟还提起了好几次,说他小时候看老虎也没这么厉害,真是心有余悸啊。然后去看了半个小时左右的海狮表演,海狮很可爱,不过讲解员讲解象念经,估计每天这样麻木了,可以理解。然后是金钱豹、黑豹、狮子、大象、长颈鹿、鹦鹉和孔雀、熊山、犬类、猩猩、狒狒、大熊猫和小熊猫猴山、蛇、龟、扬子鳄、丹顶鹤、各种飞禽走兽,应接不暇。我同学笑说可以回去写一篇小学生作文了,大致如下:
印象最深的是老虎,其次是大熊猫,一个字,懒,整个趴着不动,猴山的猴子挺可爱,荡秋千,互相追逐。丹顶鹤和中华仙鹤很pp,蛇类不是很多,至少没有竹叶青和眼镜蛇。海狮是很可爱的,不过只有一只,不免替它感到孤单。骆驼和马仅供拍照了。孔雀很大,可惜没看到开屏。
18:00正门大概按惯例关闭,从南边小门出,感觉收获挺大。
你可能不知道黄龙沟在哪里,但是九寨沟肯定知道。其实黄龙沟和九寨沟只是一山之隔,黄龙在南而九寨在北。
实质上黄龙的景色比九寨沟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我两个地方都没去过,九寨沟也没看过片子介绍。但是看了黄龙我就相信那里确实太美了。而且我相信这次的探索发现还没有把那里的美全部拍下来。
黄龙的美好像无法说清楚。首先它美在色彩,五颜六色,又以泥黄为主。在两山之间,一条水沟下来,水沟由一个个弯月形的水池大约3000多个组成,两边是树木和灌木(大部分是杜鹃),近看色彩非常纯净美丽,尤其是在那里,你会感觉非常静,只有水的汩汩的声音和不时的一点风声。远看更美,就是一条黄龙从山上俯下来,月池五颜六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象龙的鳞片一样,想必栩栩如生。
我不知道今生还能否有幸去那里一次。
都江堰是很有名的,以前高中的时候说有本书叫《水经注》,里面就提到都江堰。后来偶尔在书或者片子上看到过,感觉也很不错,但是从来没有弄明白都江堰怎么来的,李冰父子做了什么事把都江堰和他们永远挂钩了。
看这部片子的介绍不断弄清了都江堰的修筑动机和历史,也见识了古人在治水上的功夫和智慧。
另外, 因为有了都江堰,所以蜀地才会出现天府之国的局面,三国诸葛亮才因此在隆中对说先取汉中,而后夺天下。
有名的青城山原来也在都江堰旁边,这里是道教的创始地,也是名医孙思邈采药写《千金方》的地方。
四川真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有黄龙、九寨沟,有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片子最后的绵绵弯曲的长江画面,给人印象深刻。 如果不能去泰山,去都江堰也不错。
前天周六,实验室一批人借站聚之名去了一趟太子湾公园和,说是看樱花、桃花和郁金香。
八个人打的过杨公堤,然后在南山路雷锋塔对面的净寺前下车,往前走一会就到了一个上南屏山的小道,沿着南屏山往右上去,然后再往左下来就顺利进入太子湾公园。
周六的早上交通略显拥挤,从净寺到小道间的南山路的一小断人却很少,走着走着突然感到前面一阵眩目的粉红而鲜艳的花遍布了路边。这种花的艳丽、眩目和清新,使人第一次见闻就一下子猜到是樱花。走在树下,甚至令人不敢相信这种美的眩目的真实。一瓣瓣的花瓣随着清风落下的漫空飞舞的样子,在你还没准备好看到的时候让你看到,令人记忆犹新,以致后来太子湾嘈杂的人群伴着静静的樱花的印象反而淡落了。
老实说,我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花的美可以到如此地步。以前在校园里偶尔会为梨花而伫立片刻,而后是白玉兰,在冬春交接之际,为梅花之独开而赞叹不已,却没想到后来重返梅地,却是一片梅园影无踪了,梅花开盛之际的人潮涌动,和眼前花过的清净寂寞,不免有些失落。于是想起两个说法来,一个是花看半开,一个是在最美的时候看过以后,就不要回头再看,以免破坏心中的形象。我们正好赶上了樱花盛开的时节,真是欣慰。
然而花期只有一周的樱花未免过于短暂,这种美的转瞬即逝的矛盾,可能也是我们对自身生命的感受吧。
想在此处为情人坡立一传。龚自珍曾立志为天下名山立传,未及天下,先到黄山,便为黄山所折服,其变化之无穷,其烟雾之缭绕,无法概尽,于是作传之念遂消。我辈穷而无暇之人,极少出门甚远,只好就近为情人坡一叙,敝帚自珍,无一丝贬低情人坡之意,相信每天望坡,坡亦知我心。
情人坡自有一番坡的味道。由邵科馆边渐斜上,占尽西南如此偏僻而又开阔之一角,得天地之独厚,坡上一树,独木遮天,自生其趣。最美在秋,草长烟飞,一人在斯,如闲云野鹤,偶至一处落脚,好生自在。冬至则雪披全坡,草雪两层分明,踏雪深处,直踩草底,双重的轻柔。
于此冬春交接之际,一场雪后几天,下午15点半来此小坡小憩,坡上人烟稀少,间或有闲言碎语,淹没于坡下,偶见天际鸟掠而过,间或小鸣几声,灰云浮天,树枝不动,太阳如汤圆般白而不亮,夹带些许浑浊,暗度云层。眼看四周建筑,默默而立。坡上寂寞,而又处处暗含生机。于是有挥之不去的清愁,和说不尽的轻悠。
情人坡名曰情人坡,是为平日情人甚多,然常或有三朋四友于此谈心,或有一人独坐于树下坡上读书、闲坐、看风景、听音乐、或偶有小孩于树下嬉戏,风筝飞过。然而每日住ZIMP,占尽此坡地理,最爱此坡寂寞。
偶然读到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说到古人爱好山水,甚至秉烛夜游,看今天万里无云,不出去走走实在对不住古人,下午和CD等4人于是闲逛西湖北山路。逛到只剩下CD和我两人之时,也就到了玛瑙寺前了。穿过小巷到寺门前发现还有一条和北山路平行的北山街,这是我以前没有想过的。门前有麻雀几只,原本兀自玩乐,可惜被行人惊吓而走,于是没有拍成。
《西湖梦寻》说玛瑙坡碎石文莹,质若玛瑙,寺中有大钟,上铸莲经和金刚经。可惜现在玛瑙寺已非原貌,惟留空堂在中间,门前一空地有若干石头铺地,宛若棋局。
从玛瑙寺小门出到抱朴道院,在保俶塔边呆立良久,然后沿宝石山造像遗址往保俶路方向而下,无意间往湖边方向看去,看到一块碑上刻着“大石佛造像”,旁边圆圆的一块大石头,原来就是传说中的秦王缆船石,估计后来被改造成弥勒佛,后又毁。
爬宝石山次数虽仅此于老和山,如牛皋墓、智果寺、川正洞、卧云洞、金鼓洞、白沙泉、古剑关、栖霞洞、双灵亭以及宝石山旁边的挂牌山、宝云山、乌石峰等,却所知极少。此次游玩,偶经此两处,颇觉欣慰。
2月3号-2月17号,差不多2周时间。
3号回家的时候路过温州市区到高中同学那里呆了2天,他们还在上班,于是4号早上独自去新华书店查看了一些关于温州地区的景点介绍,发现新旧书刊和地图少的可怜。只看到一套温州风景名胜明信片拍的不错,由此只能徒然想象一下楠溪江和北雁荡会是如何的美。
下午一个人静静地从医学院出来走到门口,坐上51路,一直坐到江心西园站,沿路的街道还是小镇般的味道,偶尔看到的几颗街道边的榕树会让人有些回味。然后一个人轻轻地逃票从江心屿的西边走到东边,在共青湖曲桥小亭边,看两旁的榕树郁郁苍苍、临水并排至极远处,树上一排的红灯笼,以及旁边灰白色的围墙,很难让人想象这里也是温州的一部分,尤其是久居市区或者初来乍到。湖上居然还有家鹅若只,洁白庞大的身只映着碧绿宽广的湖水却也恰到好处。江心屿的树其实都给人很有生命力的感觉,无论是湖边的榕树,还是江边的樟抱榕,还是草地上银白色的树,都让人感到亲切。两座灯塔,年代久远。之间夹着江心寺,文天祥纪念馆,以及青砖筑就的曾经英驻温大使馆。离开江心屿的时候在渡船上看江心寺,混浊的江水映着江心寺正面单纯的一道黄墙,很有些古刹的味道,而这种感觉在渡船来寺的时候可能会更浓些。文天祥纪念馆的正面是沙孟海题词的,这点倒是有些意料之外。另外就是江心屿东边看入海口方向和海船从远处归来也是一景。
我们对于家乡一带的山水反而常常知之甚少,当我这样想着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时,偶然间重翻起郁达夫的一篇《钓台的春昼》,居然看到如此同样的观点。于是在正月初四的时候叫上高一同桌,2人一起去了白云禅寺和旁边的山顶。
白云禅寺又称白灵堂,其地供奉地藏王菩萨,风景俱佳,又有新开一片平台,于平台上看山下一片依山伴水而居的村庄民舍,很难想象其实我们的家乡整体外貌竟是如此!整片群山环抱的平地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家乡,而比起这群山来说家乡村庄实在算不了什么,群山环绕,就像一个天然的大水湖一样,只是湖地平地已干,于是住有两三镇人口,而看自己的村庄又是另外一番感受,村本身已更加渺小,但它又如此分明地在你面前。而你从小到大所知的范围,大部分只是在这个村或者周围一带。但是仔细想想这种震撼感又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从前贫穷的人们到山上来砍材,想必不会少看这一带的情景。登上白云禅寺旁边的山顶则是另外一回事,登山山顶,所见处陡然增阔,不但是山下千万户人家突然增大至3-4倍,每一处你曾有你的足迹直至西北方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单是旁边的群山横断陆海连绵不绝直至环绕将近一圈的姿势也令人遐想不已,更何况乎东、南、北面的大海之如此平阔而又联成一片,环绕此山?以致后来一连几夜晚上就寝前满脑子都是那幅360度全景图。可惜未带任何照相机,山顶风大以致着凉,稍嫌遗憾。
杭州以外刚内柔而著称,内以西湖,外以钱塘江。然而兼具一览西湖与钱塘江之处,除凤凰、玉皇外,恐怕只剩下天马山和北高峰了。
而凤凰与玉皇看西湖与钱塘,则西湖与钱塘分在山之两侧,不可共赏。天马山与北高峰则可二者兼顾。然而北高峰看西湖已太小太远,何况乎钱塘江?
如是,惟留天马山而已。然而天马山并不有名,甚至《西湖梦寻》等也绝少提及。也许古代交通不便,山路没有今天好走。但恐怕晴天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若非能见度极好,虽可看西湖碧波一泓,钱塘江穿过远山如蛟龙若隐若现也无法匹及,更不必说钱江似链了。
而宝石山或三台山,凤凰或夕照山看西湖,皆因景色过近或过繁华而太媚。天马山看西湖,仅以冬季观之,俨然侠女风范。大约苏堤一带宽而平长,二水中分,剔透俨然。辅以天马月桂山之势,静美非常。 而若非一味看水,于山顶看西侧山谷,而南高峰北高峰两边呼应,群山默默,各具姿态,宛如独立孑然,别有滋味。
自04年4月毅行到此,印象深刻。适逢天气颇佳,于是13:10,与CD、paperkite三人由玉泉校区出发前往。
从玉泉坐K27到双峰,路上毛家坞之闲云别鹤般的风景令人羡煞,沿茶博石阶小路而上,回望茶博对面之连绵迭起的群山与亭、树、水、山里人家,一如冬日懒散的阳光。白而明亮的光线透照在林间,走在山路上,风时而犀利,时而消匿静寂。到天马山顶,看遍蓝天和群石,晒着冬天强烈的阳光,听风呼啸般地掠过。然后往棋盘山而走。
过棋盘山永青坞路口到杨梅弄直奔西西山而去。此山本无名,杨梅弄在其西侧脚下。然而此山如横刀立马,两侧空谷,惟留此处,沿此山山脊而走,两边风景俱佳。天马山不远,却如在天际,颇有气势。而西西山山脊竟然还发现几处白雪未消,想必至阴至寒。
若沿杨梅弄下据说可到中天竺,我们打算到上天竺去吃斋饭,于是再折回棋盘山往仰家塘方向走。路上顺路看了一眼丁字路口的悬崖峭壁。上半年毅行曾经到此看东北对面山势陡峭,而今再看一眼,原来便是西西山。而以西西山为前景看天马山,则层次分明,如披挂于前。
仰家塘未到路上看龙井村,西边茶园多有积雪未化,而仰家塘一路也是如此。梅岭公路隧道附近未到,另有户蹊跷人家,路上架一天桥,上刻“天外第一桥”。路边西侧沟壑巨深,令人望而生畏。并竟有若干树长于壑底。一路令人啧啧称怪。
过梅岭公路天桥到上天竺,未掏证件放行吃斋饭,虽粥已冷,然而龙眼、红枣、栗子,甜而上口。想着以后穷途末路,到此吃斋饭倒是个不错的主意^_^
从法喜寺出来已17:15分,三天竺已过检票时间,于是又来看三生石的兴趣,顺道往飞来峰一行,再从灵隐寺徐徐而出。已是明月当空,翠微亭与冷泉亭皆有冷意,慧公理塔旁的石像脚丫却是光滑的亲切。
以此留记浮光掠影般的冬游。
19号去,21-23考试三天,酸甜苦辣,一应俱全。
考试不难,拿起专业试卷第一个想法就是后悔没有好好复习,只是在考前几天看了看,面试就更加难以启齿。
碰到kek和lychee,lychee胖了许多,他说都是没有锻炼的缘故,只恨itp附近没有体育设施,后来问起fxyong,他都是去清华踢球的,lychee为了让自己做作业申请作过场论的助教,并且旁听过数学系的微分几何课,回顾自己相形见绌,惭愧万分。虽然早知kek和CD很熟,不过印象中偶然碰过2-3次似乎比较令人生畏,可能跟骠骑大将军绰号也有关,不过感觉还好,呵呵,室内藏书果然丰富,资治通鉴之类的中华书局图书排满。
北京的沙尘暴没有想象中的严重,可是空气质量确实不好,第三天同去的三个人开始觉得喉咙发痒,不断的喝水吃水果,总算保住了性命。大运村车库底下的食堂菜又难吃又贵,北方的油条面粉多的出奇,加上那种不知道什么味道的汤,难以下咽。
btw,骗了几顿饭吃,顺便逛了清华和北大,同去的arkuan高中同学刚好在清华读书,他做向导逛了2遍清华,基本上把各式的西方或中方建筑式教学楼和校史典故讲了很详尽。北大匆匆而过,除了未名湖外印象就不深了。
考完最后一天下午去了一趟号称世界第一大广场天安门广场,广场中间是纪念馆。从前门过地下隧道到纪念馆旁边,再沿着纪念馆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故宫方向走去,纪念馆的平面设计和四周的青松给人一种此地长埋某位伟人的感觉,而这样面积之巨大和位置之显目分明可以令人相见当时国葬待遇,这个人不是别人,一望此地,就知将注定成为千古的领袖毛主席。
广场确实能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这种感觉和北方的平原不同,平原辽阔,但是火车上能看到的大多被树木或者房子或者雾气遮住了,而广场给人一种宏伟的感觉,仿佛你一到此处,就会想起我今天在这里,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4年前我不会想到,或者我幼时不会想到,但眼前的那一幕幕你虽然没有来过,却再熟悉不过的情景现在就这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你眼前,总会令你浮想联翩。后来想想不知道这其中是不是多少无意识地夹带了些朝圣的心理。
昨天下午3点多的火车,早上7点多到杭州火车站,来去匆匆,也未向kek道别,以此为记。
自8月22号一行人游玉皇-凤凰归来,独对错过月岩怀恨在心,又有凤凰亭风光无限,印象至今难忘,于是昨天下午决定重游两地,打算先在月出之前到凤凰亭看风景,月出之后到月岩赏月。
一行7人:CD、paperkite、porland、soliton、sqp、yushuzaihang&me。匆忙间备好干粮16:45才从天目山路与玉古路交接处的站牌乘30路出发,5点30分后才到万松岭书院门口,从上次下山的路逆行而上,天已渐黑,林外不远处灯光已亮,山路时上时下,别有情趣。幽深清净,仿佛走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取经路上。不久到了山脊之上的丁字路口,向左走,左边雷锋塔灯光分明,而由此开始也变得凉风习习。于是一路悠然而往凤凰亭。
望见凤凰亭之时一片黑乎乎亭身,飞奔亭上,骤然开朗,一轮古铜色的圆月初上,下方是一片广阔林立的建筑和灯光,尤以远处公路的灯光曲折连绵,而脚下的中河路则宽阔鲜红,比之白天观看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惟有这一轮古铜色的圆月在这夜色茫茫之中悄然悬于东方,让人凝视良久也不足以抚平心中的惊叹和震撼。远处的雾气和灰尘可能给圆月上了一层古铜的色彩,而一望无垠的大地之壮阔,配以古铜色的一轮如此优美的圆月,令人感到既神秘,又无以言表。初月似乎带着几份羞涩和犹豫缓缓而来,然而却极为宁静。蓝色的天空,纯的几乎看不到一丝白云,而惟有这样一个圆月如此在这样一个星球上升起,仿佛你在观看某个星球上的某次同样的月出,而突然发现这个星球竟然就是地球,并且有且仅有这样一个圆满的月亮独自在天边。
坐靠在亭子的栏杆边遥看月亮是别样的情景,亭子在这夜空的背景之中、栏杆与楼梯的护栏重叠、顶身与亭台间立柱几许,而月亮就在其间飞入亭前,月色已渐明,醉眼看月,仿佛你居住在这样的亭里,而月亮在某次途中经过这里,顺便来看你一眼。
其间CD一直忙着用它新买的三角架撑开来拍照,偶有飞机的灯光划过月亮上方,急忙拍下,可惜效果不佳,留下一条长长的光线,众人笑之流星逐月。
赏月至此,方觉饥肠辘辘,大家开始在亭上铺开纸张摆上干粮大吃。"有酒可要满饮,然后就去远行,唯有不等大醉,才能觉得微醒。"我不知道是什么出处,不过读起来和这段感觉相差不远。在离开凤凰亭的时候,看着月亮在飞檐之上,CD又冒着电池要被耗光的危险拍了一张。
走在去往排衙石刻林间小道,明月穿过斑驳的树影一路相伴,唰唰的叶子声与两边的虫鸣声不止,从石刻沿路往下走,不久到了几块大石头堆砌处,由于第一次找寻月岩所在,于是众人开始在旁边搜索,刚开始误以为上面的石头应该就是月岩所在,不过旁边没有传说中的水池,往下找到一条两石间狭窄的小路,soliton首先下去,而后听到其惊呼"找到了",随之而下,果然有一六边形水井,手电筒往东边那块石头照去,找到石刻"月崖"二字,左边果然有一圆洞穿透大石,这时突然发现多了1人,原来早已有个人静候此处,一直默不作声。看来也是同道中人,于此荒山寂岭之处独自到此,不免令人惺惺相惜。一问之下,果然如是,说起此处为杭州三大赏月名胜之一,三潭印月、平湖秋月而独有这月岩人迹罕至,全国惟此一绝,宋大内当年便是于此皇宫后院赏月,后来井被毁灭,现在的是文革后重新修复的。此时月亮还在东边的山下迟迟未上,我们突发奇想,何不用手电筒在上面照下来试试,于是soliton、yushuzaihang和我轮流试探,果然那种光线穿过石与井而在空中留下的光束的效果有如神迹,而透照在井中则是一般。于是这边边用手电筒测试边满心期待月亮上来,而另一边,远处传来一片几里呱啦的孩童声音,soliton向他们大声疾呼,然后孩子的声音在山中回荡"我们来了",后面跟着一家不止7-8个人,于是为此清幽的地方平添了许多热闹和稚气。他们在路边点起一支微弱的烛光,全家人围着吃月饼,而孩子则在旁边唱歌。Soliton与2个孩子围着井边逗乐,后面又来了一对男女,问起他们的住处,这3批人都是附近的,最多的一批是玉皇山而来,而其他3个则是宋城路旁边的。
22点过后,月亮终于上了山头那个位置,从月岩的洞里往上看,有些遗憾月亮还是被旁边长着的树木遮住了一部分。并且没有那种手电筒透射下来的效果。其他人三三两两而走,孩子与我们相约明年再来,而CD的破烂的三角架倒是唬了他们家人一把:他们一开始还以为我们是某个报社过来的。人走月凉,我们自有办法,将相机放在三角架上隔着井,一群人在对面倚着井边一起往井里看,好像月亮就在下面,闪光灯闪了几下,赶忙跑过去瞧瞧,果然效果不错。
收拾东西,沿着圣果寺下面的小路,月光如水照在山谷间,又是另一番感受。经过几乎人家,在一家小商店买水喝,门口一对男女在打桌球,soliton想上前问路,那女的奚落她说怎么刚刚还在山上碰过面转眼不认识了,一定是和小mm打闹过头了。众人大笑。
出宋城路走到万松岭路,不久又到了万松书院门口。而后去柳浪闻莺小憩,打的回学校,已经夜深将近24点。
往凤凰亭本来想看白天的景色,没想到天色已暗,有些失落,却在那里引来壮丽的月出,去月岩犹心存赏月之念,虽然不如所料,那种灯光代替月亮照射下来的效果却也不错,并且遇到了一批惊奇而又热心之人,尤以小孩妙趣横生,算是不虚此行。
以此叙为记,以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