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2, 2012

Android手机一些好玩的应用


五一开始使用android手机到现在,感觉安卓确实比诺基亚的塞班系统在应用方面五花八门很多。一个开放的平台引来无数人在上面开发各种应用,物竞天择,就总有奇葩出现。

个人认为使用到目前为止很赞的应用如下:

1.Google Sky/谷歌星空
设定好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参考Google Earth,如果手机连网可以自动定位),然后就可以拿着屏幕对着天空和大地看了。阴天你可以找太阳在哪里,白天你可以看月亮此刻在地平线下还是地平线上,迷路了你可以掏出它找东南西北。不认识哪个星座可以对着那个方向慢慢识别。看星空时唯一要担心的问题是,空气质量对能见度的影响。

2.BeyondPod
Podcast订阅利器,没法用付费版的童鞋可以用DoggCatcher代替, podcast的资源很多,比如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110158/,更多参见我的网络收藏夹http://www.delicious.com/hairuo/podcast,  //推荐ESLpod, Global News-BBC, 德国之声中文广播6-Second Science。

3.Google Play Store
这个和中文的豌豆荚功能类似,方便找apk应用下载安装,只是play store上的内容更多一些。安装这个需要root手机并添加google帐号,不同型号手机操作起来复杂度不一样,部分情况下需要翻墙。Google系列:Youtube, Gmail, Google Reader.

4.TED
应该是TED的官方应用,除了可以在线看TED视频以外,还可以下载视频在手机上看,下载时有按分辨率下载选项,下载完后即可离线浏览。

5.Photaf
360度拍照自动合成的应用,连拍时会有水平校准仪,拍完自动合成。注意合成后的效果只能在手机上看,如果在PC上看,必须点击一下导出选项,否则PC上看到的仍然只是离散的图片。

6.有道词典
反应有些慢,推荐它是因为可以同步生词本,另外还有个摄像头取词功能比较有意思。另外网易的有道云笔记也很方便,算是Evernote的一个不错的替代。网易公开课,界面操作有待继续改进。网易相册,号称无限容量。

7.网络存储类
主要有Dropbox,Wuala

8.系统工具
RootExplore, SuperUser, GAEProxy/ProxyDroid(PC用CCProxy开代理),

9.微博(略)

10.娱乐
Xpiano,Fruit Slice/水果忍者, DoubanFM, 虾米音乐

11.其他鸡肋
墨迹天气,流量统计,搜狗号码通,我查查,豆瓣活动,大众点评,淘宝

12.系统自带的一些apk
大部分没用的都删了,尽是些捆绑销售的内容,删前注意备份或参考网上帖子。
最后,用Android的感觉是,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更有掌上电脑或娱乐设备的味道了,后果是花在上面的时间会不知不觉越来越多,看你怎么用了。比如俺每天早上和晚上更新一遍podcast,食堂打饭排队更新一下微博,早上起来看一下天气预报,偶尔听听歌。电池待机2-3天,已经是奇迹了。

没有推荐电子书,是因为看液晶太累,不如电子墨水。

Wednesday, July 04, 2012

[转载]党报优秀社论三篇:论美国民主



民主颂

   ——献给美国的独立纪念日 
 
   《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社论


   每年这一天,世界上每个善良而诚实的人都会感到喜悦和光荣;自从世界上诞生了这个新的国家之后,民主和科学才在自由的新世界里种下了根基。一百六十七年,每天每夜,从地球最黑暗的角落也可以望到自由神手里的火炬的光芒,——它使一切受难的人感到温暖,觉得这世界还有希望。

   从年幼的时候起,我们就觉得美国是个特别可亲的国家。我们相信,这该不单因为她没有强占过中国的土地,她也没对中国发动过侵略性的战争;更基本地说,中国人对美国的好感,是发源于从美国国民性中发散出来的民主的风度,博大的心怀。

   在中国,每个小学生都知道华盛顿的诚实,每个中学生都知道林肯的公正与怛恻,杰弗逊的博大与真诚。这些光辉的名字,在我们国土上已经是一切美德的象征。他们所代表的,也早已经不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荣誉了。玛克吐温、惠特曼、爱玛生教育了我们这一代。是他们使年青的东方人知道了人的尊严,自由的宝贵;也是他们,在我们没有民主传统的精神领域里,筑起了在今天使我们可以有效地抗拒了法西斯思想的长城。这一切以心传心的精神道德上的寄与,是不能用数字和价值来计算的。中国人感谢着“美麦”,感谢着“庚款”,感谢抗战以来的一切一切的寄赠与援助;但是,在这一切之前,之上,美国在民主政治上对落后的中国做了一个示范的先驱,教育了中国人学习华盛顿、学习林肯,学习杰弗逊,使我们懂得了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需要大胆、公正、诚实。.我们相信,这才是使中美两大民族不论在战时,在战后,一定能够永远地亲密合作的最基本的成因。

   我们离得很远。百十年来,我们之间接触着的也还不过是我们两大民族间的极少数极特殊的一部。但,我们坚信,太平洋是不会阻隔我们人民与人民间的交谊的。在患难中,我们的心向往着西方。而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同心协力,消灭了法西斯蒂的暴力之后,为着要在战争上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在科学的领域里更有待于盟邦的援助。在过去,民主润泽了我们的心;在今后,科学将会增长我们的力。让民主与科学成为结合中美两大民族的纽带,光荣将永远属于公正、诚实的民族与人民

  -------------------------------------

   美 国 国 庆 日

   ——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节日

   《新华日报》1943年7月4日社论

   
  今天是美国国庆日。1776年7月4日,美国人民在华盛顿、杰佛逊等民主 主义伟大先驱的领导下,宣布了民族的独立。美国的独立是处于这样的历史条件:它不但代表美国的民族利益,而且代表美国的民主利益,代表美国要求自由的多数人民而与美国当时的保皇党——大地主、大商人、职业宗教家的集团相对立。这样,领导独立战争的华盛顿就不但完成了民族的任务,同时还完成了政治上、经济上的民主任务,而被选举为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的民主共和国的第一个大总统了。同样,杰佛逊总统,不但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同时也是消灭大地主法案、思想自由法案、全民教育法案、禁止输入奴隶和限制奴隶法案的起草者。这个事实,就说明了美国独立运动的丰富历史内容,也就说明了美国为什么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而且直到今天,也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璧。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这些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家和行动家,对于美国的战斗民主主义及其在世界史上的进步作用,从来都是给予高度的评价的。美国的战斗民主主义有其光荣的历史传统,美国的独立不是垂手而得,是在8年的对外战争与更长期的对内斗争中完成的。列宁说,这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真正解放和真正革命的战争”之一;正因为如此,美国的民主派领袖杰佛逊和杰克逊,美国民主党的这两个创造者,在他们斗争中甚至被他们的政敌指为“共产主义者”和 “赤化分子”。美国穷木工的儿子林肯,他所领导的黑奴解放战争被马克思称为“开始了劳动阶级兴起的新时期”。而在实际上,他与马克思所领导的美国共产主义者和欧洲共产主义者也是合作的,他曾委任美国的共产主义者担任他的军官。这样,他就更有理由被当时的反动派指为“共产主义”和“赤化分子”了,以至最后这些顽固分子竟然暗杀了他。

  美国的战斗民主主义不但在十八、十九世纪的独立战争和黑奴解放战争中产生了它的伟大代表人物,在二十世纪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也产生了它的伟大代表人物。毫无疑问的,今天美国以罗斯福总统、华莱士副总统为首的进步政治家和将领,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尽人皆知,罗斯福总统和华莱士副总统,在国际关系上是竭力主张迅速开辟第二战场、坚决打击希特勒和日本军阀,联合苏联、援助中国,要求中国团结民主,把大西洋宪章的自由民主原则推行于全世界的;在国内关系上是竭力主张改善工人生活、保障工人与士兵权利、反对大资本家的垄断的。因些,和他们的先驱者一样,他们也受到国内的反动派、孤立派、顽固派及其国际应声虫所攻击。但是也因此,他们却得到了美国从开明资产阶级直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押护,得到了共产主义者的合作,得到了全世界的同情。

  当然,今天的时代异于华盛顿、林肯的时代,但是恰是这一点,格外加重了美国民主主义的意义和使命。如果华盛顿、杰佛逊、林肯等的主要事业是确立民主的美国,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国内;那么,今天的美国虽然在国内仍然需要进行极严重的斗争,这些斗争却是和国际的斗争不可须臾离的——美国已经成了世界的美国。在这一次全人类的英勇战斗中,美国在作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上,在作为第二战场的主要担负者和太平洋战争的最大担负者上,已经建立了不朽的伟绩。而在战后,为了确保世界的和平和民主化,美国显然也将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罗斯福总统、华莱士副总统的外交主张,是美、英、苏、中的战时团结和战后团结,是大西洋宪章和莫斯科、开罗、德黑兰会议的政策,这个外交路线是符合于美国利益、也符合于全人类利益的。我们中国不但在战时要求国际反法西斯的团结,以求得民族的独立,而且在战后也要求国际的和平合作,以推进国家的建设。所以,我们在庆祝美国国庆日的今天,深望罗斯福总统和华莱士副总统的这个外交路线,能够成为美国长期的领导路线。

  今天中国为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的斗争,正和1776年的美国一样,中国的战斗民主派的已故领袖、就是美国人民所熟悉的孙中山先生,他的著名的口号就是林肯的口号:民有、民治、民享。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国民党今天的一部分统治人士竟十分厌恶这个口号,如同他们在抗日战争的事业上怠工一样,他们直到美国民主共和国出现的一百六十八年后,还拒绝实行民主制度,并且学着希特勒的腔调,指斥这是已经落伍了的“十八世纪的学说。”他们的民族理论也是希特勒式的,他们否认中国各民族的存在,按照他们的术语,美国不但是英国的一个“宗族”,简直也可以是德国的一个“宗族”。这些都使中国各阶层各民族的团结受到严重的妨害。这种情况,使中国的“独立战争”,遇到远过于美国的困难。美国的独立战争在第八年上胜利了,而今天的中国,虽然得到了美国宝贵的援助,却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反对民主,在抗战第八年的前夜还失去了几乎整个河南和大半个湖南,并且更大的危机还在前面。但是我们决不悲观。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孙中山的事业已经有了它的继承者,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的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佛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它一定会得到而且已经得到民主的美国的同情。美国正在用大力援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民主运动,这是我们所感激的。在庆祝美国国庆的今天,我们相信,与华盛顿、杰佛逊、林肯等过去的工作一样,与罗斯福、华莱士现在的工作一样,我们的奋斗只能得到一个结果——胜利。我们一定能团结中国一切抗日与民主的力量,配合同盟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七月四日万岁!民主的美国万岁!

  中国的独立战争和民主运动万岁!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新华日报》1944年7月4日社论

   
  -------------------------------

  

   紀念杰斐遜先生

   ──《新華日報》社論1945年4月13日



  今天,四月十三日,是盟邦美國開國元勛杰斐遜先生的誕生二百零二年的紀念日。他是美國《獨立宣言》的起草人,《權利法案》的倡導者,他以對人民的無比的信心與堅決的態度,在這新世界上的新國家中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礎。他畢生為平民的利益而奮斗,特別是堅信著農民是美國文化的基礎,所以他就畢生為農民生活的改善與文化的普及而努力。他堅信著人類不分膚色、宗教、國籍、男女,都應該平等自由,所以他在有名的給馬迪遜的信札中,強調地指出了一定要把人民的權利法案明確地列入美國憲章里面。很明白,因為人民沒有這種權利,就不足以“明確規定宗教自由、言論自由與不受威脅。”“上帝給我人以生命,同時即給我人以自由”,這是他早年就懷抱了的思想。這種思想發展而成為《獨立宣言》,而成為《權利法案》,而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民主政治的根深蒂固的基礎,到今天,在民主潮流的洶涌奔流的時候,也就成為整個民主世界的基本觀念了。人有天賦的人權,人的自由與尊嚴不該為不正勢力所侵犯與褻瀆,人民是政府的主人而不是奴隸,……這從十八世紀以來,應該早已經是全

  人類共知公認的常識了。可是,在今天,在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世界上還有根本不承認人民權利的法西斯蒂,還有企圖用不正暴力來強使人民屈服的暴君魔鬼,還有想用一切丑惡卑劣的方法來箝制人民自由、剝奪人民權利的“法規”,“條例”,“體制”﹔還有想用“民主”的外衣來掩藏法西斯本體的魔朮家和騙子,那么我們在今天這個民主先鋒的誕生的日子,就格外覺得自己的責任的重大,也就格外覺得杰斐遜先生精神的崇高與偉大了。民主是不可分割的,這正和和平不能單獨在一個國家單獨存在一樣的真實。我們要在戰后創造一個普遍的世界和平,我們就必須根絕世界上任何一地任何一國的干涉人民自由權利的法西斯思想與體制,忽略乃至縱容法西斯殘余及其變形擬態,是有害而有罪的。杰斐遜先生寫過:“權利法案為人民所有,可以對待全世界上任何政府(不論其為一般性的或特殊性的政府),公正的政府不應拒絕或加以干涉。”在戰后和平方案正要在舊金山會議中籌議的今天,我們認為重新提出杰斐遜先生的這句名言是有它重大的意義的。
 

  杰斐遜的民主精神孕育了兩個世紀以來的美國民主政治,杰斐遜的民主精神也推進和教育了整個人類的歷史行進。在戰爭沒有波及美國的時候,羅斯福總統說過:“吾人歷史上無時不表現美國人民准備作自由人民,且為此權利而奮斗,”現在,也只有集合全世界愛好自由的人民全體的力量來奮斗,才能“懷著信心瞻望將來,讓全世界所有各國人民,都可以自由生活,不受暴政摧殘,而憑他們多種多樣的愿望和自由的良心而生活”(德黑蘭宣言)

Saturday, February 11, 2012

重度阅读爱好者的利器_电纸书kindle

2010年10月我买了一个Kindle 3,带键盘的那种。起先只看英文版的书,主要是azw和mobi格式,后来发现中文版的电子书网上实在太多了,不看可惜,又安装了多看系统(现在推出Lite系统)来支持阅读中文。

今年1月份,又下了决心买了一个Kindle DXG,事实上在买DXG之前还观望了一下Kindle Fire,主要是被android系统里的一个强大的软件叫做Mantano所吸引,不得不说这款软件是PDF阅读重度患者的福音。最后依然决定转向DXG的原因是因为平板电脑本身待机时间不长,液晶比电子墨水技术要伤眼睛,而类似iPad和kindle fire之类的平板电脑的娱乐功能太多,容易分心。

毫不犹豫买Kindle的理由如下

1.省去实体书房空间:你无须再给自己家里添加一个书房并购买很多实体书,用Kindle几乎足矣;曾经设想如果未来要在国内买房的话,还有没有经济能力再添加一个书房的面积。现在看来这种担忧已无必要,而且可以提前享受自由自在阅读的乐趣了。

2.自由携带移动方便:虽然对于Kindle DXG来说可能有点重,放在包里也不算太沉。对于Kindle3,去了皮套可以直接放在外衣胸口的口袋。简直就是一个可以自由移动的图书馆。通常来说,Kindle DXG可以放在家里或办公室里作为固定使用设备,而Kindle 3可以作为外出使用设备。

3.海量资源免费和自由阅读:国内网上的电子书资源无需多言。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被阉割的书和图书馆借不到的书,你常常能找到电子书,却收藏在电脑里很少打开阅读,而Kindle为再次打开它们提供了方便的窗户。

4.阅读英文书的利器:无论是为了提高英语(阅读始终是最有效和最需坚持的方法)还是为了获取知识(很多最新知识来自英文书籍)都需要阅读英文书籍,而Kindle自带的词典省去了用实体书词典查阅单词的麻烦。

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Kindle 3阅读扫描版和普通PDF效果很差,只能阅读剪裁过的6寸pdf。这也是我后来决定再买一个Kindle DXG的原因,毕竟大部分的专业文献和教材都是PDF的。除此之外,原装系统支持mobi格式和amazon默认的azw格式。

2.支持中文问题,国内可以安装多看的Lite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除了ePub格式外,据说还支持djvu和对pdf自动裁边。不过在Kindle3上经过1年多的使用之后,我还是放弃了多看系统和Lite系统(比多看效果好一些),采用了网上所推荐的越狱+换字体的方法来解决中文乱码问题。后者看中文显示的效果比Lite系统要舒服多了。而且安装双系统的另外一个麻烦之处在于需要经常切换系统。

3.资源问题:大部分的mobi和pdf等可以在新浪资料上查找,其次可以google一下有很多网站制作和分享了大量的电子书,可以参见我的delicious收藏,另外我曾经在google groups上发起一个共享kindle电子书的小组(现在看起来已无必要),后来网友Ivan Chen推荐了Wuala网盘来分享,这个实在是非常方便,你只需找一个wuala邀请(可能需要翻墙,比如我的邀请地址是这个),注册并下载客户端Wuala,然后登陆Wuala客户端(大部分情况下不再需要翻墙),寻找Kindle Books私密小组并请求加入即可)。


Thursday, October 13, 2011

进化论和无"我"

《弥米机器》一书曾大致说,如果把大脑当作弥米的活动依赖场所,要让大脑中哪怕暂时排空一切弥米,也就是保持空的状态(诸如瑜伽,冥想,静坐等等),对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的。

我的想法是,弥米的保真度,遗传性和变异性和基因确实类似。而弥米的存在和完整性以及价值,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理解,大概就是髓鞘质早就的神经回路的定型,稳定性(参见《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和准确度(精深练习)。但是套用行话说高手不仅技术过硬,还要有足够灵性。那么髓鞘质很可能只关注了技术,而可能难以关注灵性。这也是一万小时理论或者《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里所谓讨论到的。

所以,排空一切弥米,暂时性地或者能够自控地(直到无意识地)不让一切弥米活动(相对于髓鞘质虽然准确定型,但是并没有神经信号在传讯或者信号极其微弱),可能就相当于让灵性或者某些其他可能存在的大脑回路畅通或者若隐若现起来。

至于说到佛教的一些世界观,个人一直觉得禅宗玄谈水太深,难以弄清真伪,倒不如从进化论的解读试着理解。比如人人皆可成佛,人皆具有佛性。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乃是人总是可以达到某种境地的(比如西方传统的所谓理性或逻各斯),而从类人猿进化来时,显然谈不上什么佛性,而仅限于文明史(智人的智力几乎停止进化很多年了)。而从基因的角度来看佛教的所谓“无我”,乃是因为整个生命取决于基因,人不过是基因的机器(《自私的基因》),那么于此看来,各种意识和自我意识或有关“我”,确实很可能只是一种幻觉,或者可以说是基因让“我们”产生的一种幻觉(//关于意识的看法可能过于草率),这样显然对于基因来说是有好处的。既然所有意识不过是基因给你的一种幻觉,那么也就确实没有所谓的“我”的存在,那么又有什么放不下(所谓的我执)的呢?从这点出发,那么虽然基因极其“自私”而希望你能保留后代,但是也没有必要因此苦恼于自我的本能,相反在本能并不总是坏的情况下,可以顺其自然,而在本能做坏的时候,可以借此超脱它。以彼之矛,攻彼之盾。或者说一旦基因认识了基因自己,也就认识到“我”不过是幻觉或者基因而已(这里和佛教的观点差别是,世界倒未必是幻觉),那么基因的机器才算得到进一步的进化,这种进化,在这些机器也就是人类来说,有时也称作启蒙或自我启蒙吧(见康德《什么是启蒙》一贴)。

所以,作为基因机器,基因并不总是束缚我们(看起来又飘向弥米派的狗皮带理论了)。虽然我们是从简单动物进化而复杂的,人类的大脑大概因进化而分为好几层,其中底层的潜意识和本能于你而言时好时坏(其实经过几十万年的进化留下来的基因功能大部分于你而言是有益的,而只是未能因环境成长中善加利用或者早点成熟起来,相反很多人只是更世故或条件反射罢了。尤其是人类的大脑或心智成长很慢,甚至到成年了也未见成熟),但你仍然可以借助于“道”,也就是寻找or领悟or借助进化论赋予你的学习本能等等,但无法言说,因为道可道非常道,故需常有(练习髓鞘质)和常无(保持灵性)。而使自己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那么也就从天命而无惧,与造物主同游了。

胡思乱想,一笑置之:)

btw,希望什么时候写个过去一年的阅读回顾。

Wednesday, June 15, 2011

《编码》读书笔记


一本计算机入门科普读物,主要讲解了如何用最简单的器件-触发器来实现逻辑运算。

总共25章,主要内容在第10~17章讲述使用逻辑门实现加减功能和如何引入以及改进存储器,之前的是简单的铺垫介绍,后面的是历史和演变。

P143,“振荡器(引入反馈导致循环的振荡器)又经常被称为时钟。”

P146,“触发器电路可以保持信息,它可以“记住”某些信息。和跷跷板有着很强的相似性。”

P155,“通常包括电平触发的D型触发器和边沿触发的D型触发器。”=》带预置和清零功能P162

P160,边沿触发的D型触发器=》分频器=》8位行波计数器

P193,振荡器要足够满以使继电器有足够的时间去触发其他继电器。

第十七章的思路:引入代码RAM以区分数据RAM,后又合二为一,并引入选择器和译码器等,并引入Jump命令,相当于改变计数器数值从指定地址开始再重新按序寻址。

RAM被写入数据还是被寻址,在切换过程中计数器仍然按正常操作计时。即在没有Jump的情况下,RAM在被写入数据时,计数器尽可以继续计数,虽然没有寻址,但至少可以保持同步。

P203 倒数第二段的理解:因为累加器随后被覆盖,而计数器寻址无法返回来寻址,因为计数器是按序进行的。(也就是还没实现Jump功能)

P206, “为了让上面的加法器更加有用,我们牺牲了运算速度。使用同样的振荡器,它的运算速度只有第一个加法器的1/4,这验证了一个称为TANSTAAFL的工程准则,它的意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P209, 提到了引入指令代码的一些问题,后来用Jump来解决。

P215,乘法对应加法的n次循环,而n--对应16位进制里,和FFh相加,比如1Ch+FFh=1Bh,相当于1Ch-01h=1Bh.

P215,“能否控制重复操作或者循环/looping是计算机/computer和计算器/calculator的区别。”

P215,“我们装配的计算机术语数字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因为它只处理离散数据。曾经还有一种模拟信号计算机/analog computer,但现在已经非常少见了。”

P215,“处理器也被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P216,“处理器包括若干组件,毫无疑问累加器就是其中一个,它只是一个简单的锁存器,用来保存处理器内部的部分数据。在我们所设计的计算机中,8位反相器和8位加法器一起构成了算术逻辑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即ALU”

“我们的计算机是由继电器、电线、开关、以及灯泡构造而成的,这些东西叫做硬件/hardware。与之对应,输入到存储器中的指令和数据被称为软件/software。之所以把硬改成了软,是一位相对于硬件而言,指令和数据更容易修改。”

“能够被处理器响应的操作码称作机器码/machine codes,或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

P221,“当继电器计算机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被设计出来的时候,很多包含在其中的概念还并不为人们所知,直到1945年左右世人才开始慢慢了解他们...继电器最终被真空管和晶体管这类电子器件所替代...”

1962年,Wilhelm Sichickard制造出了最早的机械计算器,Blaise Pascal和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是这种机械计算器的两个最主要的发明者。

Joseph Marie Jacquard发明的一种奇妙的自动织布机对计算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程度不亚于其在纺织业产生的影响。

巴贝芝提出了差分机/Difference Engine,从本质上讲差分机是一个大型机械加法器。后来又提出解析机/Analytical Engine,可以使用改造的杰奎织布机中的卡片来编程。

巴贝芝大概是第一个意识到条件跳转在计算机中重要性的人。
。。。

Tuesday, June 14, 2011

pdf等电子书搜索和下载的一些方法

国内网站:

通常大部分的电子书在新浪资料上可以下载到。

我做了两个google自定义搜索引擎,指向国内的一些特定网站和论坛(部分需要帐号),用于搜索专业电子书籍。
自然科学书籍相关搜索
http://www.google.com/cse/home?cx=018052990137252532309%3A6atsfh32lp8
社会科学书籍相关搜索
http://www.google.com/cse/home?cx=018052990137252532309:jdiioritdiw

国外网站:
通常,如果上面还找不到所需要的电子书的话,我会借助下面这些搜索引擎来搜索诸如rapidshare等网络存储资源。
FileStube
http://www.filestube.com/
RapidLibrary
http://rapidlibrary.com/
FileCrop
http://www.filecrop.com/
其中FileCrop网站的好处是它指向的搜索范围非常之广。

另外,如果给出的搜索结果无法下载,比如rapidshare通常被封杀,那么可以借助GFW BLog推荐的站点Fetch.io来批量下载(免费账号好像一次最多3个)上面搜索引擎给出的下载地址。注册fetch之后提供一个10G的网络存储空间,fetch会自动帮你下载文件并存储在你选好的在线文件目录里,然后你自己再在文件目录里找到文件下载(好像还是需要翻墙)。

如果上面所有这些方法还没有找到要找的资料,那么通常情况下也就很难找到最新的书了。

Monday, March 07, 2011

《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读书笔记


最近重新读了这本有关演化论的科普书-《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无论是翻译还是内容都非常好。

译者很专业,纠正了一些错误和笔误。内容本身而言,除了用各种证据说明演化论不仅仅是科学理论而且是科学事实以外,还有两个地方可见作者科学和人文素养。

第一个地方是第一章“什么是演化”(P19-20)里面提到的:

“一个理论如果可以称之为科学的理论,就必须能够被检验,并能提出可被证实的预测。也就是说,我们能够对自然做出观察,以此来证实或否定一个理论,二者必居其一。”

----作者这里所说的证实或否定,正是波普尔的证伪原则,具备可操作的证伪性,下面的所有内容也都是如此,越来越发现很多认真的学术性著作都会阐明这种原则,比如张五常《经济解释》。

“一个被认为是‘正确’的理论,其论断和预测必然已经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检验,并被不断确证。不会有一种科学理论可以在突然之间就成为了科学事实。只有积累了相当多的有力证据,同时又不存在相抵触的不利证据时,一个理论才能最终被理智的人们所接受。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正确’的理论就不可能是伪命题。长远来看,所有的科学真理都是暂时性的,会在新证据的光芒下发生变化。科学的历程没有终点,所以科学家们永远不会宣布:他们已经找到了自然界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

“科学家们并非狂热分子,即使是对于已经接受的真理,我们同样不能容忍自己变得盲目笃信”

----以上正是波普尔的证伪原则的基本内容,最后几句正是波普尔所说的科学的开放性。在《与众不同的心理学》里面曾经讨论到并说,科学家其实并不需要保持这种自我开放性,只要同行批评即可,我一直觉得这就像罗伯特规则保证了开会时捍卫对方的言论自由是同一个道理,虽然每个人不一定能做到捍卫对方,但罗伯特规则/维持规则的主席保证了言论自由。

“在成为真理或事实的过程中,科学理论通常是与可替代理论一同接受检验的。”
----这也是《与众不同的心理学》里面说过的,2个理论描述同一件事如果效果一样,我们会选择那个更简单的理论。

第二个地方是这本书的最后一章“演化论的回归”,在这里,作者专门花费一章来讨论演化论可能给人带来的一些价值冲突,尤其是对神创论者们而言。作者说明了演化论无关道德。并同时感慨科普目前仍缺乏像弥尔顿这样的文学奇才来描述和宣扬。在这一章开头作者引用了Richard Dawkins的一首诗如下:

在沉睡中度过了上亿个世代,
我们终于睁开双眼看到了这个华丽的星球,
闪烁着彩色的光芒,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然而几十年之内,我们不得不再次闭上双眼。
那就来到阳光下吧!
用我们短暂的时间致力于理解这宇宙,
理解我们是如何在这宇宙中苏醒过来的。
这难道不会给人以崇高的启迪吗?
这就是我应对下面这个问题的答案,
应对的次数多的令人吃惊:
为什么我要尽力在早晨起床。

让人想起高中课本《蝉》里面引用法布尔的一句话: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另外,作者在这本书里引用了很多达尔文的句子,让人对达尔文先生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

比如,达尔文是第一个为演化论收集证据的人。在《物种起源》中他谨慎绕过了人类起源问题,十几年之后当演化论已能为世人所接受之后,他写了一本《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讨论了这个问题。

他说:“如果我把所有生命都不再视为特殊的造物,而只是某几个生命的直系后代,这几位祖先活的年代远在寒武纪的第一个底层沉积之前,那么在我看来,它们简直就是高贵的贵族。”

回过头来回答这本书的标题,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why evolution is true?因为达尔文的演化论是符合波普尔证伪原则的,所以它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一个这样的理论是可以实证的,具备可证伪性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被证伪,也就如同其他学科一样值得信任。书中正是通过大量的证据和预测被证实说明了这一点,有很多通过演化论去大胆猜测,而后能被实证的例子,行文幽默而不失价值追求的探讨或人文关怀。这本书也许是代替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一个选择,毕竟《物种起源》没有讨论到基因和疾病,没有这么多的化石和冰川等证据,也没有讨论到人类的由来,所以我觉得《物种起源》可以作为一本开拓性的书来读,而这本书可以作为系统归纳和前瞻性的书。

p.s.顺手创建了几个有关演化论的豆列
天演论/Evolution:这个豆列是准备想读的一些相关书
《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书后附录)扩展阅读之一般性读物
《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书后附录)扩展阅读之演化论,神创论,以及社会问题
书后附录之网络资源参见
http://www.delicious.com/hairuo/evolution

Thursday, December 23, 2010

赫胥黎 vs. 奥威尔

译言最近有篇文章翻译了漫画对比了赫胥黎和奥威尔关于未来集权统治的观点http://article.yeeyan.org/view/81055/111233

里面写到:
奥威尔害怕人们像他写的“一九八四”里面那样被别人关起来,被剥夺真相,被恐惧控制。赫胥黎害怕人们像他写的“美丽新世界”里面那样被自己关起来,被“快乐”和感官刺激控制,娱乐至死。他们谁对谁错呢?Neil Postman 在他写的 “娱乐至死:作秀时代的公共传播” 里面说,赫胥黎可能是对了,奥威尔错了。

豆瓣上对他们的评价是: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美丽新世界》,是二十世纪最经典的反乌托邦文学之一,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为“反乌托邦”三书,在国内外思想界影响深远。另外奥威尔的《动物庄园》可能更对当下的胃口。

我觉得这篇帖子其实也反映了个人在时代下的无助感,要么信息匮乏使一个人无法创造,要么信息量铺天盖地而使得一个人变得无所适从。前者如网络时代还没到来时我们的获取信息渠道,而后者如google reader每天1000+的阅读量。

这就像一个人独处而不苦闷很少见,而群体活动而不浮躁浅陋也很少见一样。如何能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呢?

Wednesday, December 08, 2010

中山植物园的红枫

半个月前跟着豆瓣上的一个南京暴走团组织的活动去栖霞山看过枫叶,那次其实并没有红遍。

星期天下午去紫霞湖,顺道去了中山植物园,不经意间闯进一片叫红枫岗的地方,才发现最近几天才是看枫叶的最佳时节,这里的枫树比栖霞山的更大更密,而这时的枫叶已经全部红透。于是随手拍了几张。

From 南京·中山植物园·红枫岗

From 南京·中山植物园·红枫岗

紫金山的紫霞湖

星期天下午一个人跑去了一趟紫霞湖。

因为在杭州呆过的先入之见,一直对玄武湖和紫金山不感冒,首先是中山陵的本质更像皇陵,其次是紫金山本身的造型就是个土丘,虽然有点起伏,但地方实在太小了。山在城东,号称紫气东来,让人觉得更加欲盖弥彰。

但是紫霞湖是个例外。从google earth上看网友照片看了很多次,印象极好,而去年一年都没去过。第一次去紫霞湖是十天前左右,从山上下来经过一次,时间太晚,黑漆漆的,什么都没看到,只听到对岸突然响起一阵萨克斯。于是周日下午又去了一次,才发现正是时候,深秋把层林尽染,晴朗的天气温度适宜,远看秋色有一股暖意,而傍晚人烟稀少,非常安静。

From 南京·紫霞湖

From 南京·紫霞湖

From 南京·紫霞湖

From 南京·紫霞湖

From 南京·紫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