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9, 2009

[转载]展江:告老还师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授

[以下内容转载自http://puzhiqiang8.blog.sohu.com/118904883.html,本帖为本计算机上火星人入侵识别程序自动发出!


因近日屡有火星人入侵M国通信卫星,然后再通过N重代理入侵本人计算机后,继而使用本计算机乱发帖子。为了撇清关系,本人暗中安装了火星人入侵识别程序,在每个火星人发的帖子后附加此声明。

若要追查,请与火星人联系。请不要跨省追捕本人。追捕请与原作者联系。]

学院管理层:

本人以半百老人的身份,向学院提出辞去已担任8年的新闻与传播系系主任职务,告老还师、即回到专任教师行列中来的迫切要求。

一、理由:

1、本人是新闻系第一个专任教师,从1996年创办时任教至今,早已身心疲惫,没有功劳,只有苦劳和疲劳。

2、本人年过半百,进入老人队伍,在一个青年类的高校显得老化,不符合“干部四化”中的“革命化”和“年轻化”要求,尤其不能适应“联席”要求。

3、本人自感不符合“干部四化”中的“知识化”和“专业化”要求,知识日益陈旧,跟不上形势,也与“专业化”要求渐行渐远。

4、本人担任系主任已满八年,在全校系主任中年龄最大、任职时间最久,自觉不宜再做此繁重工作。

5、本人教学工作量不低,此外虽为残疾军人,但坚持并要求本系所有教师给本科生站立上课,导致自己身体状况不佳。

6、本人从2001年任系主任之初就申报并获聘任的教学岗,转为专任教师顺理成章,不至于就此给学校增加麻烦。

7、本人已做完本学年的所有行政和教学管理工作以及授课任务,有利于顺利移交。

二、致谢:

1、向我入校以来比我年长的两届学院主管褚平先生和陆士桢教授致谢。

2、向我入校以来与我在新闻系共事、比我年长的王丽娟、刘小力、李庚、戚鸣老师致谢。

3、向本系其他老师对我的支持和宽容表示感谢。

4、向其他教学单位的老师、尤其是为本系授课和已退休的老师表示感谢。

5、向帮助过我和提供服务的行政部门和后勤部门诸位女士先生表示感谢。

三、遗憾:

1、我对两年来教师职称不能当年评定感到遗憾。

2、我对两年来教师岗位不能按期聘任、考核结果不予公布感到遗憾。

3、我对教师岗位考核合格、超额完成工作量者有关报酬至今不能发放到人感到遗憾。

4、我对风闻教师岗位考核不合格将不按照制度扣减报酬,以及由此给学校和大部分教师的潜在负面冲击感到遗憾。

5、我对学院管理层不执行上学期末对教代会、职代会的承诺,也就是在本学期之初就开始教师岗位聘任、然后匆匆启动、留下诸多后遗症(包括导致本系刘继业副教授等人未能申报)感到遗憾。

6、我对前国务院新闻办三局领导、新闻系特聘教授任一农先生四年来不遗余力地推进本系和本校与国外高校、尤其是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的全面合作劳而无功、倍觉心寒感到遗憾。

7、我对两年前陆士桢教授以花甲之年从党委书记和常务副院长职位上退下来时没有受到惯常礼遇、连个送别仪式也没有感到遗憾。

8、我对为我校带来很大声誉、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我们时代的青年领袖”之一的本系周泽副教授没有分到住房感到遗憾。主要是因为如此,周泽老师很可能就要离职离校,尽管我们一再挽留长达一年多。

9、我对本系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影视传播方向)2008年引进国家二级导演刘烈雄博士(后)被否决、乃至该专业方向至今没有学科带头人感到遗憾。

10、我对我本人主持召开的近两届“新世纪舆论监督研讨会”举办之后先得到分管院长肯定、后被官阶更高者否定感到遗憾。

四、要求:

1、把本人的因私护照给我,还它以“人身自由”。

2、新闻与传播系显然与学校宣传部门和“新闻中心”的诉求不同,要求该

中心改名为“宣传中心”,以免他人将校宣传部辖下的一级建制误以为是与新闻系有关的机构。

3、本人身为残疾军人,为学校的减免税做了贡献,本人腰部骨骼问题比较严重,尽管医生一再建议,但是从来没有做过CT和核磁共振检查,希望能够免费接受检查和相应治疗。

4、本人谢绝以官事名义和佯称私人谈话、实为官事的“沟通”、“交流”和“仪式”。

务请在本周五(6月19日)前批准辞呈和归还护照。

新闻与传播系 展江

2009年6月15日

Tuesday, June 09, 2009

为什么阴谋论这么有市场?

为什么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么弱或者这么晚熟。想了想,多年教育下有两种方式阻碍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一个是阴谋论,一个是道德论。

如果之前你栽了跟头,那么阴谋论可以为自己开脱:原来是有预谋的,难怪我无知被骗,情有可原。或者你将信将疑,读到阴谋论,不禁感慨:差点我就被骗了----殊不知真正被骗才刚刚开始。总之,阴谋论是仇恨教育最好使的方法,因为最容易使人产生仇恨的,就是智力上的可能或已经被侮辱,而阴谋论显然满足了这一点。翻开历史教科书,哪个帝国主义不是对俺们虎视眈眈最终被俺们发现?复仇之心是最容易煽动且最让人产生快感的,这恐怕也是《基督山伯爵》成为经典的一个主要原因,更何况国恨家仇使人有了正义的依据。

继而如果别人栽了跟头,阴谋论就可以使我站在高度做出我知他不知的同情般解释:这些无知的人,被XX反X势力利用了都不知道。XXXXX亡我之心不死。

关键时刻再来一句话“别傻了,你以为外国人会.......多读读历史,政治...吧!”

于是,在不惮以最正义的理由和最坏的恶意考查别人之后,由于在过渡到这种立场之后能够经常感到不是自己而是别人傻的情况下,外加人类本身的思考惰性,不知不觉地成为固定模式。

所以你要是跟他讲道理,跟他作类比分析,他总会说,没这么简单的...这两者没有可比性...这事情有方方面面...至于怎么没有可比性,方方面面在哪里,他就不管了,因为本来就没那么简单。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站在貌似道德的立场进行宣誓、批判或赞美。

一句你怎么可以不爱国,不爱你的....?????早年有时候更多的确确实实是发自内心的自问和无地自容,转而再出口给别人。

所以,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的军训,都要不停操练喊口号和反复操练唱红歌。直到喊到理所当然成为无意识的一部分,唱到多年以后还能随口哼几声为止。不如此,何以形成道德优越感?

所以你要是跟他讲道理,讲到我们丑陋的一面,他总会说,你怎么可以老说别人好,说我们不好呢? 我们虽然...但是一直在进步啊...而且,我们不能总在抱怨丑陋的一面,不看美好的一面...没有搬出“人应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完了再批评教育算是客气了。

Wednesday, April 08, 2009

英语期中考试记

东南博士英语课分两半,一半口语,一半写作。昨天口语课结束开考。

口语老师出题如下。

世界性灾难即将来临,请从以下角色选择8个人为新世界做好准:
Police; Soldier; Politician; Doctor; Lawyer; Artist; Musician; Preacher; Monk; Farmer; Biologist; Student; Actor; Teacher; Engineer; Accountant; Software programmer; Weaver; Carpenter; Babker; Architect.

班上被分成8组,每组4-6人组织讨论,然后用口语解说选择理由。

戏剧性的是,这个博士班其他组没人选择Politician,而都几乎无一例外的选择了Police, 阐述理由是Police可以监督大家,否则大家不干活了(天哪,这群所谓的"博士";上帝啊,原谅他们吧)。只有一组另加了一个Lawyer,后来提问时我问Lawyer在没有Judge的情况下怎么保证大家不受Police欺负,回答不上来。

我这组一开始他们选择了7个,然后最后一个我说选Politician,理由是如果有个像华盛顿/杰弗逊的政治家或者古代雅典/斯巴达的创制者(梭罗或吕库古)那样的人,未来可以避免走很长的古埃及或中国的帝王制。可是其他人竟然不太情愿,最后只好说,嘿,哥们,不要太认真了,我们是在完成作业,不是真的要拯救世界,只要每个人能充分解释自己选的角色就行了,我会保证把Politician解释好的!这样才得到小组通过。

遗憾的是,轮到我们小组讲的时候,第一个人阐述我们的选择依据时,讲得时间太多,轮到我的时候,老师竟然直接说times up...

是为记。

Tuesday, April 07, 2009

记《东邪西毒》


1;高手是怎样炼成的

我们成不了高手,是因为我们在类似经历之后,还是沉沦循环,而我们之所以轮回,乃是因为我们经历过程中不是体会不够而自以为觉悟很深,就是体会太深而不承认觉悟太少。

2;想起曾经阿瓜最喜欢说的“看来我不该来”的台词出处

3;张曼玉说如果能够回到从前此段让人感慨

4;东邪是不是太自私了?

5;“完”之后发现大提琴配乐真好,于是从头开始看了一下至片题重出。

Thursday, March 26, 2009

昨梦今拾

1.曾梦在玉米地里看夕阳西下,大如铜鼓。(高中)
2.曾梦观天,一小时内,见日月星辰在林间划过天空一周重回。(大学)
3.曾梦临死纵观平生碌碌无为,祈回青年时期再来,醒后深感欣慰。(读研)
4.曾梦已40有余,对物理的理解仍然停留在...阶段,巨汗无比(数周前)
5.曾梦观星,星亮无比,每个星座虽无连线,鸟兽图案无比清晰,整个夜空如一幅星空鸟兽图,震撼无比。(昨天)

无题

对我来说,我曾独身前往过3个城市并呆过几年。首先是杭州,因为读书,其次是合肥,因为工作,现在是南京,因为辞职再读书。

大概是惰性或惯性使然,过于长久地地呆在某个地方,就会认为那里便是世界的全部,因而,每一次挪窝,总是带来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之感。

加上温州,这四个地方无论在气候、饮食、生活习惯、语言等如此各异,使得我总不免要回头掂量一下我的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大概是从情感上来说,我不太想回忆过去或环顾四方只是一个陌生的地方一样,这可能是由于沙漠或者大海在早年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没有方向感的地方一度曾让我感到茫然无助,因为它缺乏时间感或空间感,从而你觉得度日如年或者被整个世界脱节而缺乏对大地节奏的感受,或者一如“故乡”的追问情节:每个人都要在内心里挣扎一番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吧。

然而我觉得这都不过是浓重的自我措辞,不错,它们是不一样的,但还远没有那种南北东西半球的差别,更遑论未来星球定居的评头论足了。只不过是某个世界角落里上微不足道的几个点,为什么我不能淡定一些呢?一只蚂蚁如果因为下雨天要搬家1米远而伤感,我们会对它在乎自己的生态环境而感到荒谬好笑。可是我自己又为什么如此在乎呢?因为我们周遭的环境是有别于它们的生态环境的?

那又怎样呢?无论多特别,它也仍然是生态环境,如此而已。我们评论城市的生活方式,娱乐八卦新闻旅游,其本意无非就是在关注周边的生态环境,只是我们一直不愿意承认罢了。或者,不肯/够大大方方的承认。

无题

当我们对事情还没有做好准备就开始的时候,感到困惑和烦躁是常有的事。比如偶在读研时期选修泛函的烦躁,和现在必修泛函的亲切之不同。情感的规律是如此类似,一如临时去旅行之大多浮光掠影和憧憬许久去旅行之物我陶醉之不同。一如唯有当远处壮丽的景色让人震惊之际,我们才能坦然放下身边的烦恼。

然而这种情感,和一群心怀鬼胎者在破船上同舟共济的决心是一样的,如何摆脱内心类似的这些纷至沓来的困扰和欲望?大概取决于在那个神秘的死亡到来之前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是一个被李聃在青年时想必就思考过的命题"孰能浊以静之徐清?"-我一直相信这个命题不仅来自极强的感受力,也来自高超的观察力。和着另外一个命题"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认为它们概括了差不多整个世界。

Thursday, March 19, 2009

Steven Weinberg's four golden lessons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26/n6965/full/426389a.html

1.No one knows everything, and you don't have to.
2.While you are swimming and not sinking you should aim for rough water.
3.Forgive yourself for wasting time.
4.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science, or at a minimum the history of your own branch of science.

关于最后一个理由,温伯格说:now and then scientists are hampered by believing one of the over-simplified models of science that have been proposed by philosophers from Francis Bacon to Thomas Kuhn and Karl Popper. The best antidote to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is a knowledge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Friday, March 13, 2009

各地图书馆的续借龟腚

说明:本篇崇洋媚外,未成年人请在父母指导下阅读。

1、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图书馆)
中文借阅证可借4本中文,所有文献外借期限一律为30天。可以续借一次,续借期为10天,超期按0.10元/天·册收取滞纳金。
2、浙江省图书馆
普通借阅证每次最多可借5册中文图书,借期30天。可续借1次,续借期15天,借书期止前5天开始办理续借手续。可预约借书,每次最多可预约1册中文图书。
3、安徽省图书馆
持证读者每证每次可借中文图书2册,(1)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图书借期30天;(2)文艺类书借期15天; (3)少儿室图书借期15天,均可续借一次; (4)中文期刊借期15天。续借规则网上没有,按照经验,社科及自科是30天。
4、金陵图书馆(南京市)
图书借阅证可借图书2册,借期20天,并能在本馆各分馆和汽车图书馆异地借还图书。
5、温州市图书馆
每证借阅图书3册,借期20天,期满后可续借一次,续期网上无说明。
6、国家图书馆
中、外文图书每次限借3册, 借期为一个月,到期均不再续借

参考
美国图书馆印象
说说我喜欢的美国图书馆和我的第一个手工包包
在美国图书馆借书
受金融危机影响 美国图书馆读者数量大幅增加
图书馆成“穷人”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