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7, 2008

表弟的语文阅读理解

以下是表弟(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的阅读理解--现在的语文教育啊...btw,文末说有改动,google一下《最温暖的墙》,开头不是“我的朋友”,而是“女友”...

转载自他的博客
http://hi.baidu.com/xiangming1994/blog

我的语文期末考试----现代文阅读:最温暖的墙
2008-07-27 11:31
我的朋友是一位中学教师,她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她要经常与粉笔打交道。当粉笔灰尘雪花一样把她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的同时,也消然腐蚀着她手指。

到了冬天,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了,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上课前擦的润肤油,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就被粉笔灰吸得一干二净。为了减轻疼痛,下课后她经常用热水袋焐住冰凉疼痛的手指。

有一堂课,她需要板书一黑板内容,写到一半的时候,她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坐在前排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老师手上的血。那点点血迹像梅花一样,竟将白色的粉笔点缀得分外引人注目。

她拿出纸擦掉手上的血,继续书写。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轻轻发出的沙沙声,就像秋天的叶子,一片一片凋落在草地上发出的轻微声音。

第二天上课,她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有一种期待、一种激动,那种神情意味深长,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班长喊起立,全班学生向老师问好,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眼睛全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粉笔盒里拿出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枝。

老师以为学生们是开玩笑的,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有字!

细看纸上,密密麻麻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你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你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只很特别,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拿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给拿来了。

几十双眼睛盯着老师。她的眼睛湿润了,泪水像地下泉水,慢慢地涌了出来。她微笑着向学生道谢。转过身,书写。粉笔灰像雪花一样飘落,就在这寒冬的教室显得格外的婆娑和妩媚,弥散着温馨。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只只有力的撸浆,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他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地燃烧着.......

(选自《意林文汇》2007、1,略有改动)

1、感知深刻内容,提炼:(3分)
说说题目“最温暖的墙”的含义。


2、剖析鲜明形象,理解:(4分)
(1)从我的朋友冬天不顾手指开裂流血、忍痛板书等细节,可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2)举例说说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孩子们的顽皮、懂事、富有爱心的可爱性格的?


3、品读精彩语言,赏析(4分)
最后一段画线句写得隽永生动,耐人寻味。请从内容与形式(修辞或语言)两方面作赏析。


4、透视细腻情感、体验:(2分)
最后一段说“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
总体评价:很"和谐"

Tuesday, July 15, 2008

[阅读]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今天读到周其仁先生的帖子《人民币被低估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我不太确定汇率到底是不是主要原因,但是它肯定是其中之一,因为分析是非常清晰的。

文章见
http://zhouqiren.blog.sohu.com/94152551.html

以下全部为转载内容,只是简单的归结一下:


1.通货膨胀的原因永远是货币而非商品

因为我们税收是按现值收的,只要整个货币偏多,税收就会涨得很快,所以通货膨胀早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容易引起警惕,弗里德曼有一个比喻,通货膨胀就像刚开始就像喝酒,不醉感觉很好,票子多了,累计到一定时候,一定会引起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弗里德曼最主要的一个命题就是通货膨胀永远是一个货币现象,不要试图到个别的商品里找到原因...

2.以前货币发行过多是因为...

改革前中国是农民国家,税收机制不发达,生产效率低,计划体制,所以要搞重化工业,要搞国防工业,基本的办法是超发票子,计划经济主管领导人讲话出问题就在这里,超发票子就是搞建设。就是央行发票子,财政扩大开支,最后人民银行爆炸,最后从票子里弹掉。

80年通胀是因为价格改革后,物价要上涨,上涨会刺激农民多种粮食,而城市居民只好靠补贴,80年代以后财政赤字很大一块就是补价格。财政没有办法从税收解决问题,就是通过发票子解决。

93年一拨,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底层,但是约束机制没有下去,基层的商业银行乱发贷款,倒过来逼中央银行扩大货币发行。这是引发朱镕基93年调控的原因,因为CPI达到24%。

3.现在的通胀原因主要是汇率

现在70-90年代的问题都基本上不存在,而说现行的汇率导致通胀的经济学解释在于:

所有的外汇进了中国不能在中国花美元,要有中国银行把美元收进来,把人民币放出去,放多少,有人把汇率定的,一美元进来8.26几人民币出去(人民币被低估的话,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就偏高了),这就是我们市场货币偏多的根据。


(所以陈志武先生说,这几年"【投资而不是居民消费】一直主导中国经济"。http://chenzhiwu.blog.sohu.com/94003510.html)

相关阅读:
1.一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之痛 阮一峰

2.以私有化推动经济转型  陈志武

Sunday, July 13, 2008

尼采说

最重大的事,不是最喧哗的,而是最静默的时刻.这个世界不会绕着发明新噪音者旋转,而是绕着发明新价值者...默默地旋转.

你认为自己是自由的吗? 我希望听到的是你所掌握的思想,而非你摆脱枷锁的声音。

有一天有许多话要说出来的人,曾默然把话藏在心底;
有一天要点燃闪电火花的人,必须长时间做天上的白云。
又译: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谁终将点燃闪电,比长久如云漂泊。

一切作品中,我只爱以自己的心血写成者。用心血和格言写成的东西,并非要让人大声赞颂,而是默念于心。

One must be a sea, to receive a polluted stream without becoming impure.
人是一条不洁的河。我们必须成为大海,方能容纳一条不洁的河而不致自污。

处在痛苦中的人没有选择悲观的权利。

创造---乃是痛苦的解脱与生命的慰藉。但为了孕育出创造者,痛苦和多种变形的经历是必不可缺的。

凡能吸入我著作中气息的人,他就知道,这是高岗上的空气,是使人精神焕发的空气。一个人必须加以培养以适应这种空气,否则就有受寒的危险。

哲学是一种自由的退隐到冰区和山峰----是对于存在上一切陌生而可疑东西的寻求,是对于一向为道德所严禁的任何东西的寻求。

在知识方面的任何征服、任何进步、乃是勇气、自制和自净的结果。

最平静的言语往往是狂飙的先声;静悄悄而来的思想领导了这个世界。

没有东西比愤恨情绪能更快的消耗一个人的精力。

由衰弱而产生的愤恨,损害最大的莫过于衰弱这本身----相反的,对于一个根本上富于精力的人而言,愤恨是一种多余的感情。

第一、我只攻击那些胜利的东西;第二、我只攻击那些我在攻击时找不到盟友的东西;第三、我从不攻击人身;第四、我只攻击那些排除一切个人差异的东西。

我的人情不是表现于同情别人的感受而是表现于能忍受那种同情。

我从来没有思考过那些不是真正问题的问题。我从来没有浪费过我的力量。

天才都是有赖于干燥气候和晴朗天空的...(在地点和气候选择方面不可有任何差错)

学者把他一切能力都放在肯定或否定或批判那早已被想出来的东西上面----他自己不再思想了----它本身的自卫本能消灭了,否则他会对书本有所排拒的。

当一个人的力量正在充沛而方兴未艾的时候,在早晨黎明的时候读书----这简直是罪恶!

我认为人类所具有的伟大性是对命运之爱:一个人无论在未来、过去或永远都不应该希望改变任何东西。他不但必须忍受必然性,并且,他没有任何理由去隐瞒它----在面对必然性时,所有的理想主义都是虚假的----但他必须爱它...

称赞美德就是称赞对个人私下的伤害,也是称赞剥夺个人最高贵的自爱情操与细心照顾自己的权利的刺激。

年轻时,我们只知道表示尊敬和轻蔑,不知道有表达细腻感情的艺术。

哦,伏尔泰!哦,人类!哦,白痴!真理和追求真理有点难辨;如果弄得太任性了----“只是为了行善而追求真理”----我敢打赌,那将一无所获。

存在物的本质可能是这样的,即人们会由于充分了解它而被压垮...

(斯丹达尔说)要成为优秀的哲学家,就得冷酷无情、眼光锐利和没有幻想。发了财的银行家,就具有做出哲学发现,即看清存在物所需的部分性格。

我们必须考验自己,证明自己是独立和发号施令的,而且要在适当的时候作此考验。千万不要躲避自己的考验,尽管这也许是所能玩的最危险的游戏,并且最终是面对我们自己,而不是任何其他法官所作的考验。

不要依恋任何人...不要依恋祖国...不要依恋对任何人的同情...不要依恋任何科学...不要依恋于自我解放...(鸟儿总是往高飞。往高飞,就是为了看到身下更多的东西----飞得太高是有危险的)不要依恋自己的美德,也不要完全成为某一专长的牺牲品....我们必须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这是对独立性的最好考验。

我们必须抛弃想与许多观点一致的态度。

“本能”是迄今发现的所有智力中,理解里最强的。

女人了不起的本领是造假,关心的主要是外表和漂亮。让我们承认,我们男人尊重和喜爱的正是这种本领和本能。我们任务艰巨,为调剂身心喜欢寻找这样的人为伴,在她们身边,在她们的扫视之下,与她们纤巧的愚蠢相对照,我们的严肃认真、我们的一本正经、我们的博大精深也几乎像是一种愚蠢。

女人迄今一直被男人像鸟儿那样看待,是从高处降落到他们中间、迷了路的鸟儿。女人被视为柔弱的、脆弱的、未经驯化的、陌生的、可爱的和活泼的东西----可有被视为必须关起来的东西,免得她飞走。

等待者的问题----在世界的一切角落里,都有人坐着在等待,他们几乎不知道自己将等到何时,更不知到自己将空等一场。偶尔,也会听到起床号,也会出现“准许”采取行动的机会,但往往来得太迟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采取行动的力量,已在坐着不动中耗竭了:多少人想“跳起来”时惊恐地发现,自己的四肢已经麻木了,精神也太沉重了!

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前进,前进就是了。

内心忧愁的人在幸福的时候会暴露出真面目,他们抓住幸福的方式,似乎是要出于忌妒而闷死和勒死它----哎,他们知道得太清楚了,幸福会逃离他们!

每一深刻的思想家较为害怕的是被人理解,而不是被误解。

诸神喜欢嘲笑,即便讨论神圣的事情,他们似乎也禁不住发笑。

浮雕宝石的观赏者只会赞美,因为他们无法去爱,他们很迅速地发出惊叹,但是却更迅速地跑开去。

拉罗斯福哥在他《箴言录》第一版之前的有一段话:世人称为德行的东西,通常只不过是由我们的激情形成的一个影子,我们给它起了一个适当的名字,以便可以心安理得地为所欲为。

《论道德感的起源》的作者说:道德的人不比肉体的人更接近概念(形而上学)的世界。

希望实际上使所有灾祸中最大的灾祸,因为他延长了人类的苦难。(论潘多拉的盒子)

当我们和其他生物之间的区别很大时,我们甚至完全不会再感觉不公正。而人们却不由自主地假定为害者和受害者都有同样的想法和感觉,并按照这种假定来评价一个人应对另一个人的痛苦所负的罪责。

我要告诉你们有关精神的三种变形: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变成狮子,最后狮子又如何变成孩童。

疲倦想以一跃----致命的一跃----达到究竟的极点。可怜而无知的它已无心再寻求意志,于是便创造了神与另一个世界。

存在之内心如果不是站在人的立场,便不向人类说话。

固然生命是极难承受的,但也比不做出一副十分娇弱的样子!

我们确实热爱生命,但并非因为我们习于声明,而是习于爱。

人和树原本都是一样的。他愈是朝光明的高处挺升,他的根就愈会深入黑暗的地底----深入恶中。

精神获得自己的人仍然须净化自己,因为在他的心中还残留着许多的枷锁和泥垢----他的双眸也得变得晶莹纯洁。

我认为国家是一个无论善人或恶人皆在其中饮鸩止渴的地方,在那里,他们都身不由己;国家,是大家慢性自杀而称之为“生命”的地方。

大地仍未伟大的灵魂而开放着,还有许多地方可供隐士们肚子或结伴潜居修行,那里洋溢着宁静之海的气息。自由的生活仍等待着伟大的灵魂去享用。真的,凡愈少占有的人,便愈不为物所累,亦不为形役----适度的贫乏是幸福的!

若是禁欲根本就很难做到,那么就应当被劝阻,以免它变成地狱之路----通往灵魂的污浊深处。

隐士们的内心有太多深邃的地方,因此,他们十分渴望能有一个朋友来不时引导他们浮升。

“至少做我的敌人吧!”真正的敬重如是说,它不敢乞求友谊。

人是应当被超越的。

男人的幸福是‘我要’,女人的幸福是‘他要’。

有许多人死得太晚,而有些人则死得太早。不过最叫人感到怪异的还是这句格言:“要死得其时!”

千百条的道路尚未被人践踏过;千百种有益健康的天然资源和隐藏的生命之岛也尚未被发现过。人类与整个世界还没有被加以开发利用过。

充满爱心者若不能超越他的怜悯之情,则将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

精神的内在之泉是冰冷的----却能令酷热的手感到舒适。

今日清晨的梦中,我曾伫立于天之一涯,手持天平而衡量这个世界。

认识不容易被发现的,尤其最难被自己发现。精神常常装出一副关怀心灵的样子。而这些都是由严肃之精神所造成的。



p.s.它是一部鼓动人心、自相矛盾、几乎无法理解的著作,最适合于有选择的引用...
----大卫·丹比 评《社会契约论》也很适用于此。

Sunday, June 15, 2008

[读报]土地制度

上一期的经济观察报有一篇文章,是文贯中先生的《要素市场、汇率与土地制度》,放了很久没看,昨天听人说起,拿来重读了一下,感觉见解非常独到,思路极其清晰。原文链接见
http://www.eeo.com.cn/observer/special/2008/06/09/102664.html

总结一下这篇帖子,说的是开放经济体需要正常的要素市场(土地、劳动和资本)和外汇市场。其中外汇市场只能短期扭曲,而要素市场因为无国际摩擦而可以长期扭曲。

劳动分服务和制造而论,服务业因为直接内部消化而没有国际摩擦,故而很容易被扭曲。而事情正是如此:由于服务业以人口集中即城市化为前提,而中国城市化成本极高--这又是土地制度造成的--而最终从经济学上看,归结为现行的土地制度拒绝承认土地的要素身份。

作者不仅举数据证明这种城市化的高成本,并且补充说明除土地外其他要素市场也不尽如人意(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最后,八卦一下,google文贯中先生的简历,发现其经历也比较耐人寻味。


---------------------------------------------------
ps:后来看到和想到的

[1]http://www.eeo.com.cn/eobserve/observer/special/zllist_W.shtml
查了一下,有点意思,文先生所有的帖子说得都是土地制度改革;如同去年周其仁教授说的都是医改;...

[2]http://www.eeo.com.cn/eobserve/observer/special/zllist_A.shtml
经济观察报的专栏里的每一个人的系列文章,都值得反复读,而且应该只读一个人的系列帖子,而非买一份报一次读许多人。理由不述。

Friday, May 09, 2008

跑步随想

因为从小教育的关系,常常不经意间受个性上自责的过多折磨,前天写下这段话来勉励自己:
哪怕你有任何多猥琐或崇高的想法,都没有必要为此自卑或自傲。重要的是行动而非想法--或者说你对这些想法的态度/自制力。天生很崇高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文采飞扬的,至少我可以做个好公民,至于能否做个好的画家、作家、科学家、社会观察家...那就再努力吧。

今天心情不佳,去跑步,跑完之后散步回来,中间想了很多:
1)跑步之所以能调剂心情,首先在于置身大自然中(很多人不喜欢科幻片也正是因为太多的水泥建筑,我觉得经济观察报5.5这期有一篇《我们必须把“生态”重新引入经济学》写得真好,比如“我们就是环境,然后分土、气、火、水来说)。如能在短暂的自然中获得些许的快乐,人是很容易感到愉悦和满足的。

2)当那恶的漫漫滋长(我指的是经常性的情绪不佳)或猝然来临时,往往使你对自我感到愤怒和无法接受(失望)。但我们不必恨我们自身的缺陷或个性上的失控,而当和它们达成和解,追问它们的来源,并耐心的和它们周旋。兵法甚有三十六计,而1)也算是其中一计。

3)跑步的另外收获是,付出十分钟到半小时的时间,你就能悠然享受那整个过程,仿佛这一天或天下间最让人气恼之事,与你毫无瓜葛。这也可能是因为一开始我对跑步没有任何期望所致,而跑步的整个过程,慢跑、冲刺到散步,虽然不见得总是舒服,由是也仿佛我们生命本身大部分是苦的,只是在细细咀嚼这苦味的过程,让我们获得了一丝难忘的甘甜。正如同以车代步本不是人之常态,悠走才是常态一般。回来的路上回顾这些想法的时候,想起爱默生说的那段话“我们必须像客人一样地在大自然中行走...没有任何成见,什么都不怕,甚至于什么都不希望...”,飘过一丝印证的味道。

4)当那恶的漫漫消解之后,不经意间,那善的开始慢慢生长,这时我们切不可过于激动,因为太激动只会拔苗助长(比如无节制的野心侵袭而来),也不可过于自我满足,因为我们最终需要更容易地再次找到并依靠这种感觉,来战胜恶,或者毋宁说,更多时候地拥有它。因为这也可能是我们在世的惟一遗产。为此,必须平静地,好好聆听和感受它,以便让它在我心中留下印象,深深扎根。

5)最后,那些忧伤大部分是有害的,因为忧伤大部分是被动所致,那些预料中的伤害总是能够承受的,而忧伤常常因为侵袭感官过久而使它们变得麻木、迟钝。想想多少人未老先衰啊,而不幸的是大多时候我们只能无助地独自承受它们,或者以另一种方式逃避它。只有不多的人(比如古希腊人)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观星指南




以前学会看星座,是在图书馆好不容易找了本详细的星空图,然后复印了寒假带回家,对着天空看会的。年代久远,也就只记得知名且肉眼易辨认的几个:猎户、、金牛、天蝎等等。

通常互联网上的星座资料虽然详细,但很少会给出真实天空的图像(因为照片拍下来的效果不可能很好),或者给出一条观星的线索(比如从北斗七星开始看,或者从猎户开始等等),有类似的星空软件(Celestia和Stellarium),效果也不怎样。

偶然在56视频上看到《BBC观星指南》,发现里面讲得真是非常详细。然后对照着去翻了翻之前一头雾水的Google Earth(GE的左下方有工具导航栏),效果确实很棒。我贴的是GE远距离和近距离的大熊小熊效果图。


56的地址在这里
http://www.56.com/w22/play_album-aid-5387537_vid-MzE4MTE2NzY.html
之所以推荐56,是因为土豆的功能虽然很齐全,可惜网速总是很慢,优酷速度还可以,但没有专辑收藏功能。如果你想把这些视频下载下来,可以访问http://www.flvcd.com/

更多内容翻翻俺的美味书签吧,不一一举例。
http://del.icio.us/hairuo/astronomy

注:有一个观星软件叫stellarium,效果极佳,隆重推荐。see
http://delicious.com/hairuo/astronomy+software

Saturday, April 05, 2008

无题

每次回过头去看以前写的帖子,总是问自己,为什么我现在写不好了呢?然后发现自己要么没有想法,要么就是想法太多,根本来不及写。

而看看博客,最近的总是良莠不齐,而以前的帖子读下来,虽然能够回想起当时写blog的呕心沥血,却也毕竟感自己肺腑。于是扪心有愧,只好拿好的和坏的,毕竟都是心路历程来安慰自己。

blogspot经常没法连,功能虽然多了,朋友却少了,弄个独立的域名吧,所在的网络看起来又限制了它。似乎网络也是在开玩笑。

零星的记下这些吧。还是回到最初的笔调:这里,这个blog,只是我个人写作文给未来自己看的作文练习的地方。有作文交流和点评更妙,没有也无妨。

Saturday, March 29, 2008

豆单和专辑

所谓web2.0网站,我把它归为三类:文字、图片和视频。

文字(博客暂略)主要是评论,豆瓣侧重书评,大众点评侧重饮食,其他诸如在线记账、旅游、飘书、交通、二手市场等。顺带推荐patientslikeme网站,同病相怜,这个网站也许在国内能更如火如荼,想想中医怎么忽悠,公费如何腐败,医疗保障如何薄弱,就会很奇怪为什么没有达人能弄一个出来。

图片方面,有flickr以相册存储起家,panoramio借助Google Earth成为后起之秀,外加Picasaweb,国内的有fotolog, 163相册等等。数之不尽,外加什么思维拼图之类的网站,google对各种图片加tag的双人游戏等等。

视频首推Youtube,然后土豆、优酷、56等。

这些web2.0网站,最受欢迎的一个功能,要数豆单或专辑: 盖因物以类聚,既略去大家搜索、整理、归类的时间,又得到分享的快乐,何乐而不为?

可惜这些豆单或专辑的功能都很啰嗦,比如豆瓣的豆单,如果你要弄一个内含几百以上数目的书单或影集,而之前你已经创立了1页以上的豆单,那么后面每添加一本书,跟着就要翻页找到对应的豆单才能加进来。这个寻找的过程会把你逼疯,更不用说一本本书地反复操作了。另外一个问题是,豆单没有推荐和加tag功能。

土豆的订阅他人豆单功能免去了一一收藏视频的麻烦,可惜你的订阅只能自己登陆之后看到,没法和他人分享这些订阅---Youtube就好多了,可惜Youtube在国内太慢(btw,土豆也慢)。

56的专辑和土豆的豆单项比丑陋得太多,不过56上的收藏专辑倒是可以和他人分享的,实用就好。只是,这个收藏专辑的地方,太不好找鸟...

优酷虽然有专辑,根本没有收藏这些专辑的功能,倒花哨地加了一个发专辑网址给好友,哎,不说了。

相比之下,相册/图片的专辑反而很好做,这与其说是技术--弄个flash/ppt形式显示出来,不如说是用户本来就是这样习惯的,网站不过针对下药而已。


为什么亚马逊能将书评搞得有声有色,而国内必须要有豆瓣独立于卓越或当当才能保障一方净土;Youtube可以任意拖动再继续看,而国内的视频缓冲要等上半天。国外的blog反向trackback交流起来如此畅顺,而国内大多数不提供则个功能,国外有新闻组/邮件列表,国内却只好用效率低下的论坛,好歹有telnet的bbs,偏偏又有什么实名制一波三折令许多站点不欢而散,新手上来则web频繁登陆。一个豆单或专辑,弄得这么麻烦,真是不爽,特灌水牢骚一篇。

Thursday, March 13, 2008

秦晖讲座《左手要福利,右手要自由》摘记

时间:2008年3月1日下午
地点:万圣书园
全文: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23805

中国如果达到美国式的福利,瑞典式的自由,我认为中国的社会就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讲得道路,其实既不是第一条,也不是第二条,也不是第三条,就是人家条条道路都需要有的那么一个基础,或者说不管是什么左的道路右的道路,第一条、第二条乃至第三条道路,都是要建立在大地上的,我们恐怕缺乏的就是这个大地,说得更简单一点,不管是美国人还是瑞典人,都需要的那些东西,但是我们现在中国人还没有。

我觉得我们需要左派为中国人争取福利,同时需要右派为我们中国人争取自由,中国现在的左派朋友和右派朋友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一些左派朋友争取福利不太成功,但是反对自由却非常成功,同样我们的一些右派朋友争取自由不是很成功,但是反对福利却很成功

有几个话题我们需要谈谈,第一,什么是福利国家。第二,什么不是福利国家。第三,为什么会出现福利国家。第四,福利国家的成就危机和现在的应对。第五,福利国家会消失吗?我们知道福利国家有严重的危机,第六,福利国家的历史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启示。我今天的演讲只讲前面两个,什么是福利国家,第二什么不是福利国家。

==========================================================
其他:

扫盲帖:《左中右》
http://blog.hoopchina.com/blog-htm-do-showone-tid-9729.html

“中国奇迹”的形成与未来——改革三十年之我见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80221/pl/200802210039.asp

Wednesday, February 13, 2008

《希腊罗马名人传》



这本书最想看的实际上是梭伦和伯里克利。前者是因为读过太多对希腊尤其是雅典的赞美之词,而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说制度创制者的伟大胜过制度里执政的领袖时也点了他的名,后者是因为看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他的简朴而感人的致词,以及描写的差不多就是一个完人。

外加蒙田曾论及最欣赏的三个人之一-伊巴米浓达的话就更好了,当然还有西塞罗,凯撒和庞培就算了。可惜现在只有上册,不知道以后出了中、下会不会有。

可惜梭伦的生平介绍的太少,倒是另一位立法者吕库古如何煞费苦心为斯巴达创制有详尽的描述,喜欢那部漫画风格的电影《斯巴达300勇士》的人肯定不可错过这里的长篇大论。

关于雅典和罗马两个城市的奠基者忒修斯和罗幕洛,实际上太多传奇故事而显得不真实,但这些故事应该也是非常出名的,比如描写罗慕洛为本族人娶亲而掠夺萨宾人的姑娘、导致两族相争、而最终这些妇女在其中劝架的故事,让我记起以前在学校旁听过(玉泉七教)的一位艺术史老师给出的一幅很让人惊讶的油画,画图就是两族战争到最后妇女劝架的情景,另有一幅兄弟三人发誓报仇的图,图见wuyiluode的“贺拉斯兄弟的宣誓”去杀新娘的亲族报仇,当时老师说这幅图有个细节:三兄弟是紧紧抱在一起的。



地米斯托克利晚期被贝壳法逐出雅典又逃难的故事,其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些就像“越狱”的古代翻版,另外我觉得比较回味的有普布利科拉一章中有关布鲁图审判儿子、霍拉提乌斯猝然临之不惊的情节,马可·伽图的八卦,费边·马克西穆斯如何与汉尼拔周旋的耐性,尼基亚斯在决断后的果断和决断前的犹豫不决的矛盾个性等等。

对我而言,意外的惊喜则是伯里克利那一章,普鲁塔克论及自己写此书的动机,他说“出身高贵的青年,绝没有哪一位会因为在比萨看了宙斯像,就一心想当斐狄亚斯的,也没有哪一个在亚哥斯看了赫拉像,就一心想当波吕克勒托斯的,也没有哪一个会因为喜爱诗人的诗歌,就一心想当阿那克瑞昂、菲勒塔斯和阿基洛科斯的。因为,一件作品虽然完美,使你喜欢,作者并不一定就值得受到尊敬。某些事物对于观看者来说,既不能产生模仿它的热情,又不能激起赶上或超过它的志向和冲动,这样的事物就是没有益处的。然而,有道德的行为则不然,它能立即对人产生影响,使一个人在赞美它的同时,马上就希望成为做这件行为的那个人...”

普鲁塔克在这里很好地解答了我的困惑,为什么此书不会写希腊的悲剧诗人或者哲学家,而大部分只写那些捍卫或危及民主和法律的将领,并用合论对比的方式细评个人事业的功过,品格的得失。换言之,普鲁塔克为什么推崇做人而非做事呢?

我总觉得爱好物理尤其是理论物理有时候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个理想主义的偏见/倾向/陷阱,比如从前我总认为那些难免的勾心斗角本是动物为生存而无可避免的,所以总是认为人无法避免政治生活是悲哀的,能免则免,我们心灵应该专注于世界的自然法则而尽量摆脱人世间的吵杂喧嚣。

然而且不论社会法则是否能有与自然法则同样的明晰可循,也且不论我们是否首先应该是公民其次才是物理或其他爱好者,也且不论这种自处方式本身是否是一种犬儒主义的生活方式,以及这种生活方式在国内现行教育体制下是否可能,单就态度来看,我觉得这种做法还是太理想化,莫如过一种怀疑但并非虚无的蒙田那种达观、宽容的态度,当然,这里的宽容是指对待自己,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上,而自我怀疑,实际上也是自我相信某些东西--比如《通向奴役之路》的前车之鉴。

离题太远,言归正传,普鲁塔克的文风简朴多少也是意料之外,纪传体的书除了《史记》略知一二,这是第二本,好在这种惊讶在之前已经在修昔底德那里遭遇过一次,一样朴实直白的简洁风格,只是有时候琐事/八卦太多,因他认为一个人的品格不仅仅是反映在他的功业上,也反映在日常行为中,另外一些引用的其他作家名人的意见时,俺对这些人孤陋寡闻的太厉害,虽然对地中海那一块的周边有个大致了解,当详细谈到某些具体地点时,还是无法按图索骥,所以对战争的描写最好应该看专著吧。